就在昨天夜里,他派人叫醒了林燕妮,讓她給高九拍發電報,核實第師團具體的情況,但是,林燕妮跟高九聯系不上。
她正在焦急的時候,戰區司令部轉來了41軍發來的消息,說日軍第師團并沒有離開山東,過了泰安南下的第128旅團,已經拐向西北方向的知遠縣城。
這說明了高九提供的情報,是完全正確的。
馮處長的心踏實了下來,林燕妮得到了這個消息,卻開始為高九擔心了起來。
她知道高九和王金棟之間的關系,相信他一定會率領部隊前去救援王金棟的。高九雖然沒有跟她具體說過,桃花山游擊隊到底有多少人,但是她也知道,高九手下的作戰部隊不會超過200人,日軍第128旅團可是足足有7000人,高九面對的將是一場慘烈的大戰。
擔心歸擔心,林燕妮卻幫不上任何的忙,只能默默的為他祈禱。
**第69師宋師長得知大青河大橋出現日軍,馬上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馬上命令附近的**一個營去奪回大橋北側的橋頭堡。同時,派出一個團的援軍也趕往大青河大橋,一旦全部控制了大橋,立刻過河去增援知遠縣城。于此同時,他親帥69師主力隨后跟進。
上午9:00整,**一個步兵營趕到了大青河大橋,立刻就向著大橋北側發起了進攻。
大青河大橋橋面的寬度只有8.4米,大部隊在橋面上根本施展不開,**只能在前面展開一個班的步兵,其他的人跟在后面無法發揮火力。
日軍在大橋的中央已經用沙袋堆起了防御陣地,用機槍和步槍封鎖了橋面,**士兵在光禿禿的橋面上向前發起沖鋒,立刻就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第一次進攻僅僅堅持了幾分鐘,**就損失了二十多名官兵,被迫退了回去。
組織進攻的第一連連長看到手下傷亡慘重,這種地形情況下,上去就是送死,他一時猶豫了起來。
營長接到的是死命令,務必要奪回北面的橋頭堡,他命令一連連長再次發起進攻。
這座大橋是一座鐵索鋼架橋,兩側有很多鐵索和鋼架,從大橋兩側和上方使用迫擊炮和機槍都受到了限制,只能在狹窄的橋面上與敵人對射。
**士兵們在橋面上架起了機槍朝著大橋中央的日軍射擊,日軍躲在用沙袋建成的掩體后面,雖然他們的火力被壓制,但是卻對他們構不成什么威脅。
當**士兵發起沖鋒的時候,士兵們的身體就擋住了自己這一方機槍的槍口,日軍士兵趁機從掩體后面露出頭來,朝著橋面上的**士兵開槍射擊!
眼看著士兵們一排排的倒下,一連連長一拳砸在了身邊的彈藥箱上,拳頭上滲出了鮮血,他心中的悲痛,早已經令他感覺不到手上的疼痛了。
營長看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命令部隊暫時停止進攻。他是一個從軍已經11年的老兵,經驗豐富,很快就想到了一個辦法。
時間不長,**士兵們也扛來了很多沙袋,他們躲在沙袋壘成的掩體后面,將沙袋一點一點的向前移動,士兵們躲在沙袋的后面,逐漸將掩體向前推進,一點點的靠近了大橋的中央,官兵們基本上沒有傷亡。
**官兵們看到這個辦法奏效了,不由得歡呼了起來。
然而,他們很快就高興不起來了。大橋上的環境阻礙了迫擊炮的使用,但是卻擋不住鬼子的擲彈筒,擲彈筒作為一種榴彈發射器,操作靈便,可以以很小的角度進行發射,一枚枚榴彈發射了過來,不斷的在**的掩體和四周爆炸開來,**士兵傷亡慘重,他們拋棄了沙袋組成的掩體,再次退了下來。
營長急眼了,他命令一連全部壓上去,每一個排按照剛才的方法,組成多道掩體,同時向前推進,希望能夠靠近日軍的掩體,向敵人投擲手榴彈,摧毀日軍在橋上的防御工事。
由于移動沙袋前進的速度很慢,在日軍擲彈筒的打擊下,**士兵們傷亡慘重,一連的士兵們的傷亡已經超過了一半。
營長已經急紅了眼了,顧不了那么許多,看到一連有些士兵退了回來,他舉起手槍連續擊斃了幾名逃兵,逼著一連的士兵們繼續向前進攻。
眼看著一連的士兵們快要打光了,他就派出第二連的士兵接替第一連繼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