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九說道:“那咱們就先選擇你們目前最想解決的問題,來尋找突破口。”
劉處長說道:“當務之急是解決日本空軍對武漢的轟炸,軍委會和我們大老板當前最關心的就是這件事情。”
高九說道:“你們把最近一段時間,日軍對武漢空襲前一天和當天接收到的可疑電報都拿過來。”
王錫林馬上吩咐了下去,很快,反諜處偵聽科的特工人員就拿來了三十多份電報。
按說,電臺信號滿天飛,如今的武漢城里就有數百部電臺,他們每天要發出大量的電報內容,軍統特務們是如何判斷可疑信號的呢?
原來,軍統負責偵聽的人員的確是每天能夠收到大量的電臺信號,不過,經過他們長期的積累,通過發報員固有的發報手法以及固有的頻段,再加上他們進行核實甄別,能夠排除武漢各個軍政部門所使用的電臺,這樣剩下的不明電臺所發出的信號,就相對減少了許多。
在這其中又有他們經過長期監聽識別,可以斷定哪些是日方電臺發出的信號,因此對這些電臺進行重點的監聽,雖然不能夠全部破譯出這些電臺發出的信號的內容,但是最起碼可以做到對他們進行歸類管理。
高九看了一會兒,發現了一些簡短的電報內容,這些電報內容中間有很多重復的字樣,格式也基本相同。
軍統偵聽科的馬科長看到高九直接就挑選出了這些電報,不由得欽佩地說道:“九爺你果然厲害!我們也覺得這些電報有問題,但是就是無法破譯其中的內容。”
高九所挑出的這些電報里頭有一些重復的字眼,還有些奇怪的符號和數字,由于內容過于簡短,可供參考的資料太少,軍統方面的破譯專家也拿這些電報沒有辦法。
高九想了想后說道:“你們去按照電報上所標注的時間,那一天的天氣預報搜集過來。”
電訊科長也是電報破譯方面的專家,聽到這里,他不由得眼前一亮,驚喜地說道:“哎呀!我怎么沒有想到呢?九爺,您等著,我這種布置人去搜集相關的資料。”
軍統方面用不著去氣象臺調取這些資料,因為他們每天都會收到武漢的各種報刊,并且進行存檔,其中的《武漢日報》上,每天都有天氣預報的相關內容。
偵聽科長回去以后,發動五名特工人員一起查找相關資料,很快就收集到了和電報日期相對應的天氣預報資料。
他馬上組織那些破譯專家們,對照著電報進行破解,很快就得出了結論,這些電報發送的都是武漢城的天氣預報的情況。
偵聽科長得到了這個結果之后,立刻跑回了王錫林的辦公室里,他激動地說道:“九爺,您猜的果然是正確的。這些都是武漢遭遇轟炸時,當天的天氣預報的內容。”
高九怎么一下子就想到了這個方面呢?原來,高九想到了一個典型的案例,在歷史上,在重慶就破獲了這樣的一個相同類型的間諜案件。
在這個時代,空軍要想于進行遠程轟炸,必須要在當地晴天的情況下進行。南方氣候多變,有十里不同天的說法。日本間諜就要搜集當地的天氣資料,為日本空軍的轟炸提供當地的天氣情況。
重慶方面的電報破譯專家,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這個特點,最終抓獲了在重慶的日本間諜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