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2010年4月后,國內的喜劇電視和喜劇電影井噴一般發展。
這當然是好事。
但資本的過度涌入很快就帶來了災難。
資本為了多賺錢快賺錢,逼迫著電視人或者電影人壓縮拍攝周期,減小前期投入,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提高收視率和票房,為了吸引眼球,不斷拉低下限,最后就成了拼低俗,哪一個更低俗哪一個就更有吸引力,所以后面的喜劇多是屎啊尿啊屁啊之類,很粗俗。
喜劇圈很快就形成了濃烈的劣幣驅逐良幣的風氣。
這種事情發展到了最后,結果是災難性的,資本賺夠了跑路了,只留下了一地狼藉,而喜劇人因為之前的爛片爛電視,被罵了一個狗血噴頭,觀眾對喜劇再一次失去了興趣,喜劇電視的收視率很快慘不忍睹。
現在,除了那些真的喜歡喜劇的觀眾,已經沒多少人關注喜劇作品了。
所以,這一次的喜劇節,組委會用心良苦,他們也對各位參會人員提出了要求,他們都希望大家能重振市場對喜劇作品的信心。
也就是說,當前,業內人士對優秀喜劇,是充滿了期待的。
之前,組委會就專門給陳飛發來了一份公函,希望他能借著這個機會好好為喜劇做一番貢獻。
另外,網絡上,一些忠實的喜劇愛好者也對這一屆喜劇節充滿了期待。
當然,最重要的是,喜歡陳飛的喜劇的網友們,已經在很久以前就開始呼吁了:“懇請飛哥重出江湖,重新為喜劇界樹立全新典范。”
“喜劇界苦劣劇久已,飛哥快快重操舊業吧,你才是喜劇的希望!”
有人甚至發帖道:“喜劇影視的春天在哪里?飛哥快給我們指一條出路吧!”
看到大家對自己充滿了期待,陳飛的臉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他心中的優秀喜劇挺多的,《武林外傳》,《家有兒女》,當然,還有另外一些,甚至還有一些美劇。
這些都屬于喜劇,不過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當然,要說經典,肯定是《武林外傳》分量更重一些,這個劇播出了十多年后都還有人津津樂道,收視率也還很喜人。
所以陳飛把主意打到了《武林外傳》上。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喜劇節到了。
陳飛按照秘書的指引,早早地和《炊事班的故事》的原班人馬匯合,一起乘坐一輛中巴,緩緩駛向了晚會現場。
《炊事班的故事》的原班人馬已經分開太久、好長時間沒有相聚了,大家都比較忙,所以坐進了同一輛車里,大家頓時嘰嘰喳喳的,都說個不停,興奮地相互交流著。
沒多大一會兒,汽車緩緩停住,坐在最前面的人道:“到了,準備下車。”
車門打開,很快有禮儀小姐過來引導大家走向紅毯。
陳飛和《炊事班的故事》里面飾演軍醫一角的楊妮一起肩并肩地朝紅毯走去,楊妮挽著他的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