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跟動物的關系,可以從八個那可兒身上,略見一斑。創建蒙古國后,他便將最得力的八個那可兒,分別稱為“四駿”和“四犬”。
“四駿”,分別是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和赤老溫;而“四犬”,則分別是哲別、者勒蔑、速不臺和忽必來。這八人,都為蒙古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最為有名的兩人,木華黎累死在攻打金國的任上,而者別則累死在西征的途中。
漢人皇帝早就有“大蒐”的說法,也就是進行大型的圍獵活動,除了戰爭演練,還可以達到向天下諸侯示威的目的。
草原上的蒙古人,每年春秋兩季,都會舉行圍獵黃羊的大型活動,成吉思汗最擅長的迂回和包抄戰術,便來源于圍獵黃羊時的“圍”字,并影響了他的一生:
攻打金國時,成吉思汗讓哲別帶著一支軍隊,去支援耶律留哥,然后從北邊發起攻擊,以配合主力在南線的征伐;
西征之時,更是派哲別帶著一支軍隊,翻過兩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大雪山,從南邊向花剌子模發起攻擊,他則帶著主力,直接攻擊富庶的河中地區;
最后一次攻西夏,又兵分兩路,阿答赤帶著西路軍,借道畏兀兒,攻打河西走廓,他自己則帶著主力,兵指西夏的都城中興府。
在金錢至上的時代,當大家都感嘆人心不“古”時,我卻嘆人心不“獸”,至于原因嘛,還是借用動物故事來說明:
卻說一群動物,找到造物主投訴,大家群情激憤,說人類太猖狂了,不斷壓縮它們的生存空間。
這些還不夠,有的還說道,動物吃飽了,就很安靜,哪怕是猛獸,也會安靜下來,而人類則不然,一旦吃飽了撐的,就獸性大發,專干壞事,飽暖思**自不必說,還到處惹事生非,找動物的麻煩。
有的則說,人類還不分青紅皂白,無端地污蔑和指責它們。
造物主聽了,便讓情緒最為激動的中山狼先講,中山狼的控訴非常長,也非常有代表性,引起了很多動物的共鳴。
中山狼的控訴,是如此說的。
幾十萬以前,人類與動物、鳥兒一樣,都生活在大森林中。只不過,人類要聰明一些,經過多年地艱苦跋涉、拓荒和努力,終于人模人樣地聚在一起,在城市中定居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動物和鳥兒棲息的大森林,無疑是人類永遠的故鄉,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而動物和鳥兒,則是他們當年的鄰居。
因此,很多不忘本的人,即便生活在了繁華的城市,血液中早已滲入了大自然的氣息,他們隨時都有回歸大自然的沖動和**,像著名詩人陶淵明、王維等人,就是如此。
這些人,對依然生活在大森林中的,也就是動物和鳥兒鄰居,則完全當作親人一樣看待,讓我們感到欣慰。
而更多的人,在城市過上了富足的物質生活后,便動用手中的權力和金錢,破壞我們棲息的大森林,除了破壞他們的故鄉,還迫害他們當年的鄰居。
這些暴發戶,其實是非常可憐的,他們的肚子是滿的,可腦袋是空的。而最為可憐的是,他們的身上,也許只有權力和金錢,才是干凈的。
有的人還開始推波助瀾,編出什么《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來指責中山狼,說我們恩將仇報,曹雪芹甚至在《紅樓夢》上說“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更是將中山狼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