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說得對。”
由于犬不亂吠,整個屯都顯得很安靜,太陽剛落到山后面,遠處便傳來了狼嗥聲,開始還只有一只,不到一刻鐘,狼的嗥叫聲便此起彼伏,在深山中回蕩。
屯子中的獵犬,聽到狼的群嗥聲,好像沒有聽到一樣,又讓鐵木真覺得奇怪。
主人見鐵木真聽得很認真,便主動介紹說:“你們聽到了吧,這是‘狼嗥臺’傳來的嗥叫聲,狼王在召喚群狼,它們準備捕獵了。”
德薛禪知道契丹人崇拜狼,但覺得其中肯定還有故事,于是問主人:“你們與這些狼相處得很好,這其中有沒有什么故事啊?”
接下來,主人開始為客人講起了狼嗥臺的故事。
當年,祖上發現這里的狍子特別多,才留在了這個深山里。
到后來,他們才知道,附近的山上,有一塊巨大的石砬子,兩面有陡峭的入口,而另外兩面,則是陡峭的懸崖。
石砬子頂上,是周圍的制高點,棲息著一支狼群,經常在黃昏時分嗥叫,因而被稱為“狼嗥臺”。
在祖上沒有搬來之前,三個大峽谷里的狍子,基本上都是狼嗥臺上那支狼群的專供食物。
每天黃昏,狼王便在狼嗥臺上嗥叫,開始召集自己的狼群,然后集體去捕食。到了月圓之夜,這些狼吃飽后,便聚在狼嗥臺上,在明晃晃的月色下,用嗥叫聲開會。
開會時的聲音不大,但低沉而細長的嗥聲,在靜寂的夜間,這里仍然聽得真真切切,讓祖上覺得簡直不可思議,對這支狼群更加敬重了。
這里的食物豐富,狼群一年四季都聚在一起打獵,連繁育期也是如此。
祖上帶著很多犬,搬到這里之后,也經常捕殺狍子,由于獵物很多,與狼群之間,偶爾也有小摩擦,但契丹人崇拜狼,雙方一直沒有發生大的沖突。
后來,有一只剛長大的母山大王,出來獨立生活,在尋找領地時,發現這里除了野豬,還有很多狍子,便想留下來,卻被狼群趕走了。
母山大王剛出道,體形還不夠大,便離開這里,到附近找了一塊領地生活。隨后它又來過兩次,與狼群較量時,都落在下風,只得悻悻離開了。
當它成熟后,到了冬天的發情期,一只體形非常壯碩的公山大王,根據嘯聲找了過來,兩只山大王為了繁育后代,暫時性地膩在了一起。
母的便想借助公的力量,打敗狼嗥臺那支狼群,兩只山大王進入這里,當狼王將狼群召集在臺上,正準備捕獵時,兩只山大王發起了攻擊。
當時,這支狼群只有二十多只狼,對付一只山大王很輕松,可要對付兩只的話,結果還說不清楚。
看到逃走的母山大王,如今帶著公山大王來了,狼群立即明白了對方的目的,狼群為了悍衛自己固有的地盤,都豁了出來,與對方死命地進行撕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