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死了,拖雷按照遺囑,開始了為期兩年的監國,他本來就將軍權抓在手里,現在又開始處理政務了。
他很聰明,可是情商不高,沒有認真考慮成吉思汗的良苦用心,加上沒有野心,即便親手處理軍政要務,也沒有刻意去籠絡人心。
而窩闊臺呢,知道兩年后會即將召開“忽里勒臺”大會,到時才選出正式的大汗,早就開始四處活動了。
孛兒貼知道成吉思汗的意思,但大兒子術赤已死,她不想讓拖雷和窩闊臺,再兄弟相殘,并認為各人有各人的造化,順其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
耶律楚材當然也知道,他開始也喜歡聰明的拖雷,但成吉思汗死后,拖雷為了報仇,竟然要速不臺等將軍發誓,幾乎將西夏人殺光了,于是改變了看法,覺得與成吉思汗比起來,在嗜殺方面,拖雷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兩年后,蒙古國如期舉行了“忽里勒臺”大會,開始公開選舉大汗。
很多親王都支持窩闊臺,而軍隊的很多將領,則明確支持拖雷,大家爭論不休,沒有一個結果。
察合臺見狀,于是站了出來,表示自己的家族支持窩闊臺,術赤的大兒子拔都,對察合臺非常反感,也不甘示弱地站出來,說自己代表術赤家族,明確支持拖雷。
這個大會,整天吵來吵去,一連四十多天,都沒有選出大汗。
耶律楚材見狀,只得找到孛兒貼,要她出面拿一個主意。
孛兒貼見監國兩年的拖雷,未勘透人事,還是沒能籠絡住人心,便對小兒子失去了信心,也擔心這樣吵下去,終究不是辦法,只得站出來一錘定音:“大家難道忘了大汗的囑咐,他是明確支持窩闊臺的,既然大家都沒有議出結果來,那就聽大汗的吧。”
就這樣,事情還是沒有按成吉思汗所希望的那樣發展,最終是窩闊臺當上了蒙古國的大汗,成了繼承人。
無論如何,拖雷在軍中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是窩闊臺不能容忍的,三年之后,他終于找到一個機會,竟然以薩滿之名,讓拖雷喝下了毒水,從而除掉了這個有軍事頭腦,卻無政治頭腦的弟弟。
蒙古人消滅了金國后,又開始攻打南宋,他們帶著高大威猛的獒犬,咬死和殺死了不少漢人。
一二五九年,蒙古大軍帶著五千只獒犬,來到了長江邊的釣魚城。這個城三面環水,地勢險峻,涪江、渠江和嘉陵江在這里匯合,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