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會把負責人給逼瘋的。
李治咬著牙道:“還不是之前惹下的禍?”
原來,高句麗自**建國以后,一直都在吞并周邊小國,不斷壯大。
有了一點實力就開始覬覦漢朝的領地,當時遼東郡被好戰的公孫淵控制。高句麗國王聯系曹魏雙方締結盟約,一并攻打公孫淵,但是高句麗哪里玩的過曹魏高層?
司馬懿百日定遼東,直接將遼東收入囊中。
高句麗不服,出兵襲擊了遼東西部。
有道是國恒以弱亡,獨漢以強亡。
曹魏雖非一統國家,卻也不是高句麗能抗衡的,直接出兵搗毀了高句麗的都城。
只是曹魏的襲擊并未徹底,他們以為高句麗滅亡。殊不知僅僅七十年,高句麗就重建了丸都城,并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
那個時候,恰好是中國歷史最昏暗的一段時間。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接憧而來。
高句麗南征百濟、北討契丹、夫馀,也趁機占據了遼東。
也因如此,遼東已經為高句麗占據兩百多年了。
境內的百姓早已給高句麗同化,他們說的是東北的高句麗語,小孩學習的是高句麗文化。
在高句麗刻意隱瞞下,境內的百姓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是漢人,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李世民擔心的事情已經發生了。
唐軍攻破遼東后,駐入遼東城,面對的不是回歸的喜悅,而是百姓那恐懼且仇視的目光。
他們將收復失地的唐軍視為了入侵者,將之視為了霸占自己家園的敵人。
這種情況極其危險。
百姓不是沒有戰斗能力的,尤其是遼東的百姓,他們生于苦寒之地,人人健碩如牛,大多都會騎馬射箭,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一人給一把武器,那就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這也意味著想要深入高句麗腹地的唐軍,不只是要應付身處的高句麗大軍,還要防備在遼東、遼西的那些給高句麗同化的“華夏子民”。
難怪李世民有心遷途遼東百姓,造這個情況,就算他們滅了高句麗,短期內也難穩住遼東的局面。
“不行,絕不可以!”
李元璦立刻道:“遼東不只是我朝固有領土,還是游牧漁獵的天堂。我們若遷途遼東百姓入幽州,會導致失去遼東的競爭力。一但為別的部落占據,在此休養生息,定成后患。這請神容易,送神就難了。”
“你放心!”李治非常淡定的說道:“父皇的脾氣我了解,他自是在信中與我說說,不可能放棄遼東的。不然他也不會費盡心思也要打這一仗。只是現在的情況會比想象中的更加惡劣,尤其是糧草的運輸,跟是關乎全局。”他越說,越是肅然。
李元璦也收起了嬉皮笑臉的態度道:“放心吧,糧草這里我把持著呢。我統計了河北所有糧倉里的糧食,所有儲備糧可以供給前線大軍半年用度。而且我不打算用薊城糧倉里的糧食,運往前線的糧食都是從運河上運來直接送往前線的。薊城糧倉里的糧食要留著關鍵時候用,如糧草被劫,或者前線出現問題,急需用糧的時候,我才會動用薊城糧倉,以確保第一時間運達前線。”
李治聞言不住點頭,帶著幾分憤慨的道:“不管怎么樣,后勤的事情,由你來辦,我還是放心的。趁著父皇、舅舅不在,我們好好的將后方的事情處理好,堵一堵那些老臣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