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高句麗,貞觀末期,李世民兩次派兵襲擾。
高宗時期,也不斷發生戰爭,最終唐朝用了十年時間,將這股盤踞在東北的敵人徹底消滅。
這十年里,兩國發生的戰役,那場不死人?
如果這一次能夠一勞永逸,怎么算都是賺的!
李元璦突然就通透了,更加上心的處理著后勤事務,事無巨細。
在穩定后勤的幫助下,李世民毫無后顧之憂,開始往高句麗深處推進。
六月二十一日,唐軍攻陷烏骨城。
三十日,攻克南蘇。
辱夷、大行兩座城,聞風而潰逃,唐軍抵達時,城中竟無一人。
七月十三日,羅通領三百騎前往扶余探查情況。扶余守將高南生見唐軍游奕軍不過三百人,不記得教訓,領四千兵士出城來戰。羅通挺槍躍馬,直刺高南生于馬下,一舉沖垮了高句麗四千兵士,隱隱再現秦瓊、羅士信之風。
七月十八日,扶余城落陷。
李世民意識到楊萬春這水平的大將于高句麗僅次一個,不在謹慎,直接分兵取城。
張士貴、李道宗、張儉各領一路兵馬推進。
高句麗的淵蓋蘇文面對唐軍這種蠻橫的攻勢毫無辦法,只能不住的收縮戰線,一退再退。
淵蓋蘇文的戰術其實并不差,是面對唐王朝唯一的辦法。
但是這種打法在高句麗內部,引起了強烈的抵制,尤其是北部耨薩高延壽。
高句麗漁獵民族,近乎全民皆兵,立國之初,他們將軍權封為五部,稱之為五部耨薩。
隨著高句麗領土越來越大,五部耨薩逐漸成為了五個封疆大吏,手握重兵。
淵蓋蘇文退守的土地城池,大多都是北部耨薩高延壽的領地。
這一退再退眼瞧著自己的領土都要給唐軍占完了,高延壽哪里忍受的了,直接跟淵蓋蘇文大鬧一場,領著手里的六萬兵馬浩浩蕩蕩的向唐軍殺去。
然后……
沒有然后了!
野戰中的唐軍就跟惡狼一樣,以一千不到的代價,將高延壽的六萬兵馬生吞了,僅斬獲首級就有萬余數。
高延壽驚駭請降,成為了李世民身旁的一名謀士。
不服不滿淵蓋蘇文龜縮戰術的人不在少數,但是皆迫于其淫威,敢怒不敢言。
但這一下都安靜了……
唐軍展露出來的可怕戰斗力,讓所有高句麗人心生危機,均意識到這一次他們碰上硬釘子了。如果再不齊心協力,也許滅國就在眼前。
當然唐軍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煩,越深入高句麗腹地,地勢就越險惡越難走。
就算沒有高句麗兵士的襲擾,唐軍也在行軍的途中耽擱了許久。
為了避免他們進軍太快,后勤一時跟不上。
李世民不得不選擇停軍修整,待糧草送達之后,再行前進。
唐軍一路攻城略地,直至八月二十一日,三路軍與鴨綠柵匯合。
八月下旬,東北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