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人這基建狂魔的美譽,在古代也極其適用。
縣城里的百姓大多都逃命了,余下來不過是老人婦孺,唐軍也沒為難他們,將他們統一安置于城東。
這住在屋舍里,確實比野外舒適的多。
因繳獲了高句麗的物資,食物也豐富起來。
李元璦現在的早膳可是一碗牛奶,兩個大餅,一份魚干外加腌菜。
過了兩日,百濟王扶余義慈先一步抵達平城縣。
李元璦問了一句,“扶余義慈現在什么架勢?”
傳訊兵卒道:“有些謙卑,躬身候著。”
李元璦不客氣的道:“那就讓他候著。”
謙卑?
這算什么態度?
在大唐面前,那個國家的國王敢不謙卑?
李元璦直接沒讓扶余義慈入城,只是讓人準備好排場準備迎接梁州軍主金庾信。
大約半個時辰,金庾信亦匆匆抵達拜見。
李元璦讓人熱情的將之請入縣城。
金庾信是新羅的第四號人物,地位尚可。
但是李元璦身為唐朝親王,身份地位與新羅女王同一級別的,自不用親自去迎接,直接安排人將之請入縣城。
李元璦與府門相迎,給足了這位新羅名將的面子。
“外臣金庾信,拜見商王。天子駕臨,我新羅女王不敢倉促面圣,與金城祈福祭天后,方敢前來面圣。”
金庾信言語間充滿了對大唐王朝的傾慕與敬仰。
李元璦心知這一切都是裝出來的,唯有對宗主國表現的足夠敬慕,方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好處。
但他心底還是充滿了驕傲,若非唐王朝有足夠的資本,新羅女王裝都不會裝。
“陛下多次與孤說道新羅王,說天下屬國,唯獨新羅最能與大唐患難與共。要知道這同富貴容易,共患難,可難了。”
李元璦說的是新羅王與金庾信的新羅女王一字之差,意義完全不一樣。
新羅王是李世民冊封的,新羅女王金德曼在唐朝這邊是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
金庾信趕忙跪下,說道:“能得天朝陛下這般夸贊,我新羅萬分榮幸。”
李元璦將他扶起,然后命人送上酒食。
“這出征在外,軍主莫怪寒磣。”
金庾信忙道:“不敢。”
李元璦與金庾信聯喝了三杯酒,故作不經意的道:“軍主,此來在城外可遇到了百濟王扶余義慈?”
“當然!”金庾信切齒道:“老賊侵我疆域,殺我百姓,外臣焉能不識?只恨不得親手刃之。”
“好!”李元璦大叫一聲,抽出寶劍道:“軍主可以此劍速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