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筆來,在奏章上畫了畫,放在了一旁,至于做了什么安排,這點李元璦跟許敬宗是無權知道的。
許敬宗接著道:“此次陛下東征回歸,帶回了新羅、百濟諸多留學生,北地、西域國亦有心效仿,希望朝廷能夠多開放名額。”
李治這回沒有開口詢問,而是望向了李元璦。
這一下李元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想了又想,經過了一番思量,才道:“我覺得可以多開放名額,不只是增加,而是無限額。”
李治、許敬宗皆訝然的看著李元璦。
李元璦解釋道:“這個可以不用急,慢慢來。現在有一種很尷尬的情況,我們需要向周邊輸送文化,讓我們大唐王朝的影響力遍布開來。同時,又有一種情況。我們的文化會導致他們的民族國家因此而強盛,甚至有可能威脅到我們。”
“這是一個很矛盾的情況。但我以為文化的流傳是避免不了的,與其固步自封,不如大方一點,打開方便之門,讓世界圍著我們大唐來轉。”
“現在我們限制名額,來我大唐學習的都是那些王子、**,非富即貴。他們的根基是在故國,對于自己的國家有著一定的熱愛。這些人他們學成以后肯定是會回國的,教會了他們,對我們并沒多少利處。”
“假若我們開放這個名額,吸取的就不只是那些**,還有一些不得寵的名門之后,沒有什么發展前途的貴族乃至于富豪商人!”
“然后我們要做的不是將他們教會,而是要通過各種優異的條件政策,將他們留下來,成為我們大唐的一份子。”
“朝廷可以給出優異的條件,允許成績好的當官,讓想要在我朝生活的人移民,將他們的家財往我大唐送。”
“我們可以營造一個環境,一個我大唐的一切都很美好的環境。讓那些留學生們來了就不想走,來了就覺得我們大唐的是多么的繁榮昌盛,空氣是多么的清新香甜……”
他說的都有些肉麻,說不下去了,咳了咳說道:“但必須要有一個前提,我們要注意自己的招牌,國子監不收蛀蟲,能入學的必須是人才,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都不能破例。對于那些真正的奇才,還可以給予免除學費的獎勵,要讓全世界人都知道大唐國子監是天下英杰的匯聚之地,是世界最好的學府,歡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才學習、任教,將國子監打造成一個為我大唐吸引世界英才的學府。”
李治、許敬宗都聽傻眼了。
李治最先反應過來,說道:“真正的大才,來得容易。能否回去,就得看我們了。”
李元璦豎起了大拇指,接著道:“只是此事任重道遠,不是一蹴而就,得一步步慢慢來。”
許敬宗反應過來,問道:“可這樣一來,那些他國派來的王孫貴族怎么辦?我大唐將他們拒之門外,只怕會影響兩國關系。”
“這個簡單!”李元璦輕描淡寫的說道:“我們還可以重開一所大學,學校的宗旨,崇尚快樂教學。只要有關系有錢,皆能入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