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李元璦想象的一般,這消息一傳開,李淳風就屁顛屁顛的來大安宮求見請教了。
不過最先來的不是李淳風,而是閻立本。
這著名的畫師建筑家委屈的上門興師問罪來了。
當初似乎說好的,一起研究術數協助自己出書,現在直接將他忘記了。
李元璦真沒想那么多,尋常人出書提出一個理論概念,需要經過漫長的研究計算。擁有副手協助,那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綴術》就是祖沖之、祖暅之父子兩代人外加徒弟協助并力完成了佳作。
李元璦不一樣,他從不覺得自己多偉大,更不覺得這有多少難的。他的一些學識是直接站在巨人肩膀上得來的,經過幾千年磨礪,依舊可行可用的解法。
壓根就不需要助手,也不需驗證,直接寫出來就行了。
李元璦只好保證,將重新修葺的時候,一定請他協助。
閻立本屁股都沒有坐熱,李淳風便送上了拜帖。
李淳風并沒有傳說中的仙風道骨,他今年亦不過四十出頭,正當壯年,一張大型的國字臉,濃眉大眼,面色有些蠟黃,但人卻極為精神,雙目炯炯有神,修長的黑胡須垂掛于胸。
“見過商王!”
李淳風身體肅立,雙手抱圓,左手在上,手心向內,俯身推手時,微向上舉高齊額,俯身約六十度。
作揖可細分為好幾種,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交手禮、軍禮、抱拳等。
前六種是《周禮》說記載的最正統的作揖禮節,后者是隨著時代演變而流行的問候方式。
李淳風方才行的正是天揖,屬于面見長輩以及重大慶典方才使用的禮節。
“道長如此大禮!孤可授受不起!”
李元璦忙上前將李淳風攙扶起。
李淳風毫不在乎的道:“貧道酷愛術數,對于術數一學,幾近癡迷。奈何天賦有限,只能自娛自樂。商王攻克難題,引入天元術以及增乘開方法,讓人驚嘆。若非資格所限,貧道都有心三跪九叩行拜師禮了。想來商王亦看不上,只能以師之禮待之。”
閻立本在一旁唏噓道:“有時候真羨慕李太史丞,若非情況特殊,某亦想拜入商王門下學習那一身驚世駭俗的術數學問。”
李淳風是道士出家人,孤家寡人一個。
而他閻家并非小門小戶,真要拜師,對族人對李元璦都不好。
李元璦道:“你們是太講究了,學問為何稱之為學問?學問就是要學要問。光學不問,只做到一半;光問不學,也只是一半。又學又問,才是完整的學問。不然孔夫子為何說學無止境?”
李淳風、閻立本互望一眼,孔圣人說過這話嘛?
兩人相視一笑,也不搓破。
孔圣人是沒說過,不過理是這個道理。
“所以你們也無需客氣,孤最不屑的就是固步自封。你我人類不用于野獸,進步是必然的。將知識私藏,只會阻礙進步。世界之大,并非只有我大唐一國。我們固步自封,等于給別人超越的機會。”
沒有人比他更加了解歷史的進程。
為什么國人總是追憶漢唐的輝煌?
那是因為那個時代的他們是地表最強,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