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子還是有的,但這些居住在大山附近的村民們,確實是稱不上友善。
沈秋拿銀子去換糧食,都會被他們用懷疑,畏懼以及厭惡的目光趕出去。
這種體驗很糟,但沈秋并不生氣。
因為這里的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討厭外來者。
山鬼少年的經歷,只是太行山附近的人們近20年生活的一個縮影。
正定6年3月,距今17年,快18年前,北朝入侵南朝邊境,南朝國主趙虎親率大軍20萬,于太行山附近御敵。
雙方于此地僵持不下,反復拉鋸,戰爭持續了整整7個月。
太行一帶民生凋敝,幾成鬼蜮。
山鬼的父母家人,也是在那時候慘死的,一起慘死的,還有近數十萬之眾。
更可怕的是,戰爭剛剛結束的正定7年,在那些逃荒的人們回到家鄉之后,又有大瘟疫在此地爆發。
根據青青從戲詞里聽來的說法,兵災加瘟疫,讓這一代活下來的人百不存一。
那可怕的經歷,讓太行一代經過16年的生息,也還未曾恢復元氣。
這里的人討厭北朝,也厭惡南朝。
這里是一片充斥著憎恨與混亂的地帶。
這里最安靜祥和的地方,居然是被山鬼庇護的山中村落,那些山民們自稱山鬼從者,讓南朝北朝根本不敢侵擾他們。
沈秋的那位兇神大哥,居然成了庇護一地的招牌。
這就可以看出太行一代已經亂到了什么地步。
又因為太行山的走勢,南北朝各自控制一半左右,就導致時至今日,南朝北朝的探馬先鋒,還會時不時在這里爆發一場小規模戰爭。
南朝輸多贏少,畢竟不如苦難之地走出的北人更強悍,再加之南朝國主得位不正,民間多反抗力量。
這朝廷之力都用于內部,抵御外敵自然就拉胯了。
總之,就在這種當地人仇視懷疑的目送中,有些無法忍受的沈秋和青青便縱馬奔馳,總算是在第四天的凌晨,走出了太行一代。
距離河南地的首善之都洛陽城,也只剩下了不到一周的路程。
但兩人已經是又累又乏,急需休息了。
真氣也不是萬能的。
更何況,兩人修行的,還不是什么好功法,江湖心法的真氣用來溫養軀體還行,但用作其他方面,就差太多了。
沈秋騎在馬上,看了一眼這驛道邊的環境,這是一片丘陵地區,遠處有座遙望可見的小山。
那里喚作伏牛山,是青青說的。
她跟著師父在洛陽城走過幾次鏢,聽人說過伏牛山上有一伙土匪的事。
“那邊有處林子,今夜就在這扎營。”
沈秋對一臉疲憊的青青說:
“你把帳篷支開,先去睡一會,師兄給你煮干糧。”
“又是干糧。”
青青捂著臉哀嚎了一聲。
她對沈秋半是抱怨,半是撒嬌的說:
“能不能加點肉,我想吃肉,干糧咬的我牙疼。”
“有的吃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