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和小鐵于遼東一行,已是兩年多前的事情了。
那時候,他們就知道,有倭國流亡,越過對馬海峽,在三韓之地登陸,而且已經弄出了一個不小的勢力。
后來離了遼東,沈秋遭遇頗多,這些事便也沒有再去細想。
太行一戰,眾人拼死將東靈仙君神魂拘束。
結果當代東靈君李君臨在瀕死之時,又重提此事。
這才讓沈秋意識到,遼東那邊,在三韓之地弄出聲勢的倭人,其來歷,也和蓬萊有關。
而且不僅和蓬萊有關,和北國這邊,竟也有些關系。
而這些倭人,也是有心的,也不知從什么地方知曉中原之事。
他們原本和高興有盟約在身,卻在高興死后,主動斷了和北國這邊的聯系。
待南軍突擊,包圍燕京時,知曉此事的通巫教徒們,還往三韓之地發出過求援。
也不求那些倭國流亡派出軍隊支援,只借他們停靠在三韓的艦隊,往渤海一行,阻攔南國水師,為遼東援軍清開道路。
但這求援,卻如石沉大海。
那些倭國人,似是打定主意,坐山觀虎斗,不但如此,在趙廉突襲燕京那段時間。
三韓之地的倭國流亡甚至在鴨綠江邊,已有人馬籌備。
北國若是國滅了,他們還會自三韓出兵,侵入遼東。
端的是一副狼子野心的姿態。
不過,燕京之圍來的快,解的也快。
西域七絕門張楚,帶數萬魔兵,自草原出張家口,一路援持,終于趕在燕京破滅前,擋住了南國兵峰。
那一夜城未破,趙廉便知,此戰已失去戰機,當夜便率軍后撤。
事后證明,趙廉不愧是戰陣老手。
第一批魔兵到達燕京城下,不出七日,第二批魔兵也進駐幽燕之地。
這次連之前不動如山的蒙古金帳,也象征性的,派出了一支精騎支援。
原本風雨飄搖的北國局勢,一下子就安定下來。
小國主在城墻上,當著一眾守軍的面,拜張楚為國師,后者也沒有拒絕,靠著護國之功,就任北國國師尊位。
而張楚上任之后,除了派遣魔兵安定四周,收回被南國占據的軍城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了封措辭嚴厲的呵斥信,往三韓之地去。
隨著信一起行動的。
是原本從遼東入關的北國重兵,也調轉方向,往三韓進發。
局勢,已經很明朗了。
若是三韓之地的倭人,不給一個說法,那張楚國師護國之后的第一戰,就要在三韓之地開打!
北國強軍,面對南國百戰軍,也許有些弱了,但集遼東軍力,攻入三韓。
再以魔兵之勢配合,屠滅倭國在那里建立的小國朝,還是輕輕松松的。
這些倭國人,當真就是沒皮沒臉。
唯尊強者。
這不,張楚的信送出去沒一個月,三韓那邊,就老老實實的派來了使節。
“當初我國朝,與他們這些流亡約定好,只待海外神風散去,便由倭國武士做先鋒,殺入南國江南地區,攪亂南國國力。
我國朝再發重兵,強渡長江,攻滅臨安。”
在這皇家別院的廳堂中。
穿著一身便衣的小國主坐在上首,撐著扶手,聽左手邊的張楚國師,為他介紹國朝和倭人的盟約。
耶律潔男身為國主,竟對這件事一無所知。
“這事,本是高興教主以一己之力促成的。”
張楚看了一眼坐在國主右手邊,那穿著熊皮大氅,遮住脖頸,不發一言的高興。
他語氣溫和的說:
“想來,高興教主那時,也是想為國朝出力,又唯恐事情暴露,被南國察覺,這才隱瞞下來。
念他拳拳愛國之心,國主便不要責罰于他。可好?”
小國主聽到這話,下意識的瞥了一眼高興。
這些時日里,他算是摸清楚了真相。
這高興雖然并未死去,但復生歸來后,就如變了一個人,再不見往日跋扈,對張楚國師服服帖帖,溫順的很。
“既然是國師求情,孤自然不會再責罰。”
耶律潔男面色古怪的說了句。
高興給他留下的陰影太大,即便這會明知道有張楚在,高興傷不得他。
但少年國主,依然不想太多談論古怪的高興。
他回頭看著張楚,語氣溫和的問到:
“那今日,三韓的倭人派來使節,便是要和我國朝重新定下盟約?”
“盟約?”
張楚雙色瞳孔里,閃過一絲笑意,他語氣冷冷的說:
“他們還不配與我國朝締結國書。
既做錯了事,此次前來,就是認錯的,國主一會見那使節,也不必以禮相待。
多加呵斥問責,也算是給國主出口惡氣。
小小東瀛,也敢對我中原國度心懷異心,實在是夜郎自大,可笑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