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儀式的時間是上午十點過八分,良辰吉時。
王皓和吳越、趙馨等人已經先一步到了,張嘆的車一到,他們就發現了,在門口迎接,站一起的還有莫娣文化展館的館長。
張嘆和文化展館的一行人見過,不算陌生。
小朋友們被家長們帶走了,不打擾張嘆的正事。
“張老師,今天很帥啊。”
說話的是川蜀電視臺的那位女編導劉燕,她也在。
昨天采訪了張嘆后,她便回到了縣城,沒有走,留了下來。
“張導,講兩句吧。”
有人端著攝像機靠前,要采訪張嘆。
這人明顯不是川蜀電視臺的記者,看話筒上的o,是新聞網站的記者,也就是俗稱的娛記。
來的還不止一家,有好幾家,見有同行搶先一步要采訪張嘆,這些人都往前擠。
他們不是劇組和莫娣文化展館邀請的,而是自己來的,因為電影莫娣的熱映,類似的新聞很有吸引力,能夠帶來關注和流量。
他們是跟隨流量而走的。
張嘆沒想到剛來就要采訪,但是大家大老遠的趕來這個小縣城,都不容易,于是便講兩句。
“電影莫娣是根據莫娣老師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張嘆講道。
劉燕和她帶來的記者站在一旁,記者看著她為難地說“姐,這”
劉燕“這什么啊,擠過去啊,新聞都是要搶的,難不成等著張老師單獨給你講”
記者一聽,和攝像也往前擠。
劉燕見狀,微微搖頭,說心里話,論職業性,現在的新聞記者甚至不如這些娛記了。
雖然新聞記者看不起娛記,但是不可否認,人家娛記遇到新聞,是真干啊,撲得下身子,干得了臟活累活粗活,反而是應該撲下身子到基層調研的新聞記者們,基本都是等著新聞上門,接了通知才動身前往,到了現場也不是爭著搶著挖掘新聞,而是要一份新聞通稿,拍一拍現場,有條件的就請當事人過來接受一下采訪,上個鏡,然后喜滋滋地領一份車馬費,吃頓招待的飯菜,優哉游哉地回去寫新聞。
輕松自在,還有車馬費領。
她心里亂想了一通,這些問題不單單是她身邊,而是這個行業都這樣,她無力改變什么,只能心里吐槽。
她見到小白幾個小孩子在不遠處玩耍,想到給她們準備的小禮物,便走了過去
張嘆講了一通后,再回答了幾個問題,便把王皓、吳越等人一并叫了過來,以及莫娣文化展館的負責人、姜老師。
她們才是采訪的重點,而不應該是他。
上午十點鐘,縣領導一行姍姍來遲,跟張嘆幾人握了手,寒暄了幾句,說了些冠冕堂皇的話,無非是宣傳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打造中華復興的重要內容和應有之義,希望有更多的人站出來,拍出更多好電影。
“這些話,我本該在儀式上說的,那樣效果更好,但是既然沒有安排,那就算了,一切從簡。”
張嘆聽的暗笑,這位領導的話里有話,對今天的儀式沒有安排他講話而不爽。
估計他姍姍才來,也是在表達不滿。
不過他不滿歸不滿,張嘆不用慣著,他就當沒聽到。
再說了,都這時候了,也不可能臨時增加他講話的環節。
邀請縣領導來參加,不是張嘆的意見,而是縣文化局主動提出來的,張嘆自然也沒拒絕。
環節很簡單,就三個議程,先是文化展館的負責人上去講話,然后王皓講,然后就是捐贈儀式,把一個寫著“10000000”數字的牌子送到展館負責人的手中。
儀式結束,然后大家伙一起參觀文化展館。
“1、2、3、4是1道。
之前榴榴數不清這么多零,說是100萬,喜兒說是1萬,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意見不統一,最后是程程和小米一錘定音。
“哇,這么多錢錢,好有錢哦。”小白看著王皓,覺得王皓好有錢。
程程湊到她身邊說“是你爸爸的錢。”
小白“”
小米“小白,你爸爸真有錢。”
都都“你爸爸還修了一條路,好有錢鴨。”
喜兒“干爹不要錢,小白也不要錢,紙飛飛扔掉。”
榴榴“小白,我們爸爸是怎么賺錢的我要是有錢,我就給大家買好多小熊飲料。”
喜兒“榴榴你要是有錢,你媽媽就會幫你存起來,等你長大了再給你。”
都都“我媽媽也是這樣的。”
喜兒“我姐姐也是。”
墩子“我媽媽也是。”
大家看向沒有說話的小白和小米。
小白“我當紙飛飛扔掉了。”
大家“”
小米“我交學費了。”
大家“”,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