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情的后續也對“弗拉德三世”使以極刑的原因做出了解釋。
那是過去面對土耳其侵略的防衛戰爭。
名為弗拉德三世的男人,為了用一萬的軍隊對抗如怒濤般襲來的十五萬土耳其軍,命令進行焦土作戰與游擊戰。
民眾逃亡喀爾巴阡山脈,在首都空空如也的情況下迎擊土耳其軍。
為了震懾敵人,打擊敵人的士氣,穿刺公對那兩萬的土耳其士兵使以了穿刺之刑。
到這里人們終于明白了“穿刺公”這個名號的由來。
其以殘酷的手段,保衛了自己的國家、國土,但也因此受人恐懼,被世人予以“穿刺公”的名號。
哪怕他的國民,被他所傾盡全力保護的人也畏懼他。
他將活人活生生釘死的殘暴行為令人憤怒!
但對于弗拉德三世來說,只要能保護好他的國土和人民,即使背上惡名,那就背負吧!
將國家的安寧和邊境的和平全部寄托于那“殘忍”的德古拉之名上。
序言故事篇章的末尾,寫上了這樣的話語:
——這次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個名為“德古拉”的可憐怪物的故事。
看到這,人們都被這相當于短篇小故事的序言給震懾呆住了。
一面是殘忍、暴戾,對活人以極刑的“惡魔”
一面是保護人民、捍衛國土的“英雄”。
本該是完全相反的兩個角色居然結合在了一起,電影院內的人們不再沉默,而是一片嘩然。
他們的大腦、思緒開始凌亂了……
……
說到德古拉就不得不提到,這個名字最初代表的應該是“龍”而不是“吸血鬼”。
1431年,大公在特藍西瓦尼亞出生,他是號稱“惡魔公”的德拉庫里的第二個兒子。
也是在這一年里,德拉庫里加入了神圣羅馬東國龍騎士團。
在羅馬尼亞語種“德拉庫里”(draculea)意即“龍之子”。
“德古拉(Dracul)”則表示“龍”,這個名字其中所寄予的厚望可見一斑。
到了36年的時候,大公的父親德拉庫里成為了瓦拉幾亞的伯爵,同時不得不臣服奧斯曼帝國。
在領地中本該享受著如同王子一般生活的大公,因為馬丹王的逼迫,瓦拉幾亞不得不將身為王子的弗拉德三世和其號稱美男公的弟弟拉杜送給奧斯曼帝國做為人質。
明面上瓦拉幾亞因此換得了短暫的和平,卻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從此每年都必須向其上供貢品。
賽琳娜等人看到這一幕內心都有些堵。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電影中后面的劇情中,一個更恐怖的事情發生了。
陰暗的鋪著紅地毯的走廊內,一個雙手握著十字架的俊美黑發少年正被一個大腹便便的丑陋男子推著行走。
黑發少年長著一張女子還要俊美,、柔弱的面孔。
他的身體嬌小、肌膚白皙,在加上還留著一頭長發,如果不仔細看的或許會被人們當做女孩子也說不定。
那一眼看不到盡頭,被黑暗籠罩的長廊就像等待“獵物”自動送上門來的深淵、怪物。
黑發少年嘴里喃喃念叨著“神”之名,向神祈福。
只要內心還有寄托和信仰,人的精神就不會真的崩潰,哪怕身處于黑暗中,也能看見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