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繼續尋找能解決洪水之患的人才,十數年間又試了數鐘辦法,始終不能將洪水之患解決。
話說大禹與其母在鯀被斬后,非常悲傷。
大禹是孝子,但他不敢怨恨下令斬首鯀的舜帝,只得秉承鯀之志,立志繼承父親鯀的志向治理水患。
十數年間,大禹在長大,也在其師太乙真人的教導下學習各種處理事務,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以及學習百行百業,各種知識不說精通,至少知曉原理,為未來治水以及治理天下打好基礎。
大禹長大了,經過十數年的思考和思考,心中也已經有了如何治理水患的方法。
因十數年前父親鯀的失敗,坑害了無數人族,大禹雖有治水之策,卻不敢直接去向舜帝說明,他只先在自己所在一帶治水。
剛開始的時候,因當年鯀的緣故,部落族人都不相信大禹。
大禹也不浪費時間去說服眾人,他只一心治水,有人跟隨他便帶著跟隨的人一起治水,沒有人跟隨他便自己獨自治水。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禹緊守堵不如疏的治水要點,很快成功將所在部落一帶的水患全部治理干凈。
一時之間,大禹名聲大噪,部落人族也終于開始相信大禹,愿意追隨大禹前往部落之外的其他地方治水。
就這樣大禹所過之處,水患盡除。
很快大禹的事跡就傳到了陳都。
正為水患頭疼了數十年的舜帝大喜,但當了解到大禹竟是當初被他下令斬首的鯀的兒子的時候,舜帝又不禁面露難色。
不過畢竟是當前人皇,一心為人族考慮,舜帝沒有猶豫多久便招大禹來陳都。
面對舜帝,大禹沒有表現出任何怨恨,而舜帝也沒有提及當初下令斬首鯀的事情,只詢問大禹治水之策。
大禹將自己治水的策略盡數道出,吾絲毫藏拙,如此坦蕩無私,讓舜帝極為欣賞。
經過整整一日的討論,舜帝決定贊同大禹的治水之策。
這個時候大禹才趁勢提到了當初被斬首的父親鯀的事情,言自己的治水之法乃得自父親鯀被斬首之前總結的要點堵不如疏,提出若是以此法治水成功,希望舜帝能為鯀平反。
舜帝毫不猶豫:“你若真以此法治水成功,吾不僅為你父鯀平反,還將人皇之位禪讓于你!”
其實早在鯀治水的時候,舜帝便感應到自己已經無法帶領人族繼續進步,功德圓滿在即,當另尋賢能接位。當初舜帝看好鯀,認為鯀有可能是合適接替自己的人選,可即治水失敗證明鯀并非合適的人選,如今看到大禹,大禹的為人讓舜帝極為欣賞,若大禹真能治水成功,那么定然便是最適合接替他的日人選。
大禹得到舜帝的承諾,干勁十足,開始全權主導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