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刑部,放在以往沈浩是不可能分錢給對方的。
如今反常的舉動也是無奈為之,甚至聞言的王一明也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意外。
讓沈浩不得不做這些反常行為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錢太多了。
葉瀾笙和那幾位跟著倒霉的尚書、左侍郎的家業已經不小了,加在一起財物已經算是一筆龐大的數字了,即便是放在國庫層面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而后又因為沈浩需要做玄清衛內部的整肅,借葉瀾笙案敲打那些敢于跳出來阻礙整肅的各路“大人物”,一連串的“結黨營私”就被拖到了葉瀾笙的案子當中,這又是一筆數額龐大的抄沒。
前后疊加,黑旗營通過抄沒就已經拿到了一筆連沈浩這種已經對錢財沒多大欲念的人都咋舌的龐大數目。
但是這還不算多少,甚至對于接下來的“收獲”而言也僅僅只是一個零頭罷了。
官面上的人基本上就那么些了,該抓的抓該抄家的抄家。后面跟著再被黑旗營逮住的就是以上陵汪家為首的那四十余家最頂級的世家門閥和大修族了。
這些世家門閥少說也有兩三百年的歷史,久的如汪家這樣的都上千年了。如此長的時間積累和沉淀下來那又會是多大的一筆財富呢?
沈浩當初看到匯總過來的大致數額時有一剎那的恍惚,他忽然覺得就字面上的這筆錢,就算靖舊朝再打兩次類似于對蠻族的那種全面戰爭都夠用了,還能富余。
換句話說,即便沈浩不清楚戶部國庫里存續了多少錢,但從官報上每年戶部收攏的各項稅銀還是有一個總數的,而這個總數甚至比起黑旗營如今手里的抄沒數額都要小很多,翻一番還差不多。
另外這還只是可以統計的財貨,還有很多難以通過數字來具體統計的物品,比如說高品類的丹藥,高品階的法器、功法、術法珍本、古董等等,這些東西不容易定價,只能以拍賣行的建議起拍價來作為初步統算的依據,而實際上這些東西若是放出去別說什么起拍價了,在那基礎上翻數倍都不要太輕松。
所以實際上這批財貨比清單上的數字還要大的多。
當然,這些價值難以估量的東西都在黑旗營的庫房里放著。國庫不會喜歡這種不能直接換成現銀的東西,他們需要的是銀子,什么丹藥、古董、功法之類的都不如銀子來得重要。
一般而言,錢太多也不盡都是好事。
一來眼紅的人多,容易因嫉妒而成恨,左右使絆子。二來,錢太多放在手里不安全,會給人一種“難以控制”的錯覺。最后,既然這么多錢,何不撒一把出去,也能緩和一下自己名聲上的惡名呢?
而沈浩現在干的就是把手里的這一大筆錢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