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烈日炎炎,浩城街上依舊人來人往,帶著草帽,或者頂著一方頭巾,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淌,也依舊不能讓他們放慢腳步。
和封日城那樣的樞紐大城不一樣,浩城人的財路并不那么多,除去那些家大業大的富戶不談,一般普通的百姓還是要靠周邊的小買賣過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再加上布匹和車馬,雖然不起眼,可卻養活了大部分的人。
雖然這兩年到處都亂糟糟的,常有邪祟害人,人心惶惶誰的日子都過不清凈,但在戶部的操持下,各地方衙門的官辦糧倉還是敞開了在放糧,一直將基本的糧價維持在一個極低增幅的狀態下,再加上善堂的派放口糧,各地倒也沒出現饑荒的情況。
可餓死不至于,但對于底層的百姓而言這兩年也少有吃得飽過。兜里更是干凈得厲害。
這種拮據的日子不是老百姓自己努力就能改變的,因為這不是勤奮的問題,而是大環境的問題。
到處人心惶惶的寢食難安,誰還有心思去生產就算產出了,也得有地方賣啊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只要勉強度日就行,別的實在提不起心情來。。
可現在不一樣了。
從今年藍月節之后開始,浩城周邊已經逐漸開始恢復以往的平和狀態了。那些讓人痛恨和恐懼的邪祟慢慢的少有出沒,到如今已經月余不見也沒聽聞過了。
環境變得安全,老百姓也就有心思放在生產上面,誰想整天只能半飽誰不想三天兩頭就吃一頓肉
所以即便天氣炎熱,已經拮據了兩年多的浩城老百姓也完全不在乎,大不了多灌兩口水罷了,現在生計有了起色,誰不跑快點多賺些
遠離浩城主街道的一處背街小巷里,從巷口開始就有幾個壯漢看守著,進去更是會有數道感知掃過來。此地可不是尋常人進得來的。
巷子深處一家不起眼的院門緊閉,門上也無牌匾,不知是哪個人家。
與門外的冷清和戒備比起來,一墻之隔的院內卻是一派熱鬧的景象。
堂屋里擺著一張大圓桌,桌子是特質的,中間留了一個圓口,下面碳爐,上面架了一口大鍋,鍋中鮮紅的湯汁沸騰不已,一雙雙長筷夾著各種食材在鍋里涮燙,之后又夾入各自碗里的油碟浸泡,裹滿滋味之后才一口放入口中。
“嘶,這毛肚燙得有些老了”
毛肚就是牛的胃,沈浩所經歷的兩個世界的都有吃這玩意兒的習慣,而沈浩就喜歡拿毛肚來燙火鍋,放在滾燙的紅湯里心理默數十五個數就撈起,再在油碟里滾一滾,滋味足以讓人欲罷不能。
不過有時候顧著跟邊上人聊天會錯過毛肚最佳的撈起時間,稍微老一點倒還好,太老的話就不脆彈了很影響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