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多達一百多人的彩旦隊伍,每個人都穿著喜慶的衣服,然后挑著兩個籮筐的隊伍,而且他們的擔子里面還都是裝了真實的東西的。
里面的東西也都是很講究的,有五谷,有小吃,有布料,總之就是電視上面古裝劇里面有的聘禮,里面都有就是了。
挑擔的隊伍過后,就又接上了一支類似于改革開放前地主老家迎親的隊伍,隊伍很簡單趕著兩頭牛,后面推著一車的糧食和幾匹布料。
地主老的迎親隊伍之后,就是一支類似于五六十年代的迎親隊伍跟上,不過這個隊伍的東西比較簡單,就只有兩個衣著破爛的壯漢推著一輛現在很那看得到了的推車,推著兩包用麻袋裝好的稻谷,努力的朝王愛音家推去。
推車的隊伍之后,又有一個類似于七八十年代的迎親隊伍,他們弄的東西很簡單三大件,一輛嶄新的鳳凰牌老單車,一個嶄新的大收音機,一個嶄新的大手表【很便宜,一個就五六十塊錢的那種鐵的手表】。
類似于七八十年代的迎親隊伍之后,立馬就又有一支類似于九十年代的迎親隊伍接上了,這個迎親隊伍也很簡單,一輛嶄新的嘉玲摩托車,一個全新的黑白電視機,一個留聲機。
類似于九十年代的迎親隊伍之后,后面便跟上了千禧年過后的迎親隊伍了,先是萬里挑一,隨后是萬紫千紅,然后是一路飄紅........。
韓清君他們的這個迎親隊伍多達三百多人,然后他們的婚禮也很有講究,八抬大轎是古時候結婚的模式,彩旦是清朝的迎親模式,用牛車推糧食和布料是以前地主老的迎親模式。
地主年代之后華夏進入了低潮時期,所以就出現了一袋糧食就可以換個老婆的時期,所以兩個壯漢推著稻谷的是五六十年代,窮苦時代的迎親模式。
再之后就是七八十年代的三大件,九十年代的硬三大件,以及千禧年之后的彩禮數量更換時代了,總之就是迎親隊伍很壯觀,弄得跟迎親隊伍展覽似得...。
迎親隊伍這么壯觀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韓清君和王老尋他們出盡了風頭,許多電視記者那些都跑過來錄制韓清風他們的婚禮現場了。
而壞處呢,壞處就是韓清風和王愛音為了完成這M多次迎親隊伍接親,他們更換了M多次的衣服,先是古時候結婚的大紅袍,隨后是漢服,然后是唐裝,之后就是各個時代的衣服換了個遍,直到最后完成了所有的迎親后,他們這才穿上西裝和婚紗,狼狽的坐上汽車被接回家...。
由于是補辦婚禮,并沒有去講究及時那些,所以韓清風他們在將王愛音接回家之后,直接就帶著韓子屯的村民和兩邊的親戚們開始吃午飯了,午飯之后就是去祭拜祖先,以及祭拜韓清君和韓清風他們父母和爺爺奶奶那些...。
再然后,被折騰壞了的韓清風和王愛音直接就躲家里不出來了,晚上的請客吃飯他們都沒出來了,都是韓清君和張落落這兩個當家做主的出來招待大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