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勇老人家里告別出來,李奕辰和節目組一行人默默無言地走了一段路,泛黃的路燈下,李奕辰思緒良多,因為他同時也是一位編劇,所以比起普通人,具有更強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也有人稱之為同理心,或者更現代一些的叫法是“情商”,而更通俗一些的叫法則是“走心”。
共情能力就是會習慣性地會換位思考,代入他人的處境,從而感受和理解他人當下的所思所想,與人同喜同悲。
李奕辰很少哭的,應該說,自從被李鋼鐵收養了之后,就幾乎沒有哭過了,每當生活不順,壓力劇增的時候,李奕辰更喜歡用微笑來面對挑戰和困難。
哭有什么用?
哭能解決問題嗎?
不能的。
這是李奕辰很小的時候就明白的道理。
只有自己奮發圖強,才能真正的幫助自己走出困境。
但是,今天,意外的遇到一生要強的鄭勇老人,李奕辰卻壓抑不住地哭了,他能理解鄭勇老人為何如此,因為他的老爹,同樣個性要強的李鋼鐵,他今年也六十九了,也是只會為了別人考慮,所以當李奕辰聽到鄭勇老人淡然地說出“今天去拍遺照”這件事情時,瞬間就被破防了。
李奕辰知道,這種事情,是無解的難題,老人沒錯,子女也沒錯。
生活本就是如此,一代又一代。
就是因為明白,所以才更加難受。
“下班了吧?今天的錄制結束了嗎?”
李奕辰轉頭問王高明。
“結束了結束了,攝影機關了吧,走,我請大家吃飯,今天都辛苦了。”
王高明也在思考著什么事情,被李奕辰的問話驚醒,回過神來,立馬宣布了今天的錄制結束,然后詢問李奕辰道:“小辰你跟著我們再吃點?”
“不了,今天太晚了,快十點了,我得回家了。”
李奕辰婉拒道,今天沒有絲毫準備就被王高明拉出來錄制綜藝,又要讓家人擔心了,沒什么事情,還是早點回家好了。
“大家辛苦了,下次見。”
“好,那你自己路上小心點。”
“奕辰再見。”
“李老師再見。”
李奕辰和節目組的同事們告別,在路口分開,攔了一輛的士回家。
……
今晚的節目錄制,確實給了王高明很多感動和觸動。
在《請給我一頓飯》還在策劃階段時,節目組的大部分人,都站在王高明的對立面,勸他延期制作這檔綜藝,反對的理由很多,形形色色,大大小小,都有。
但是王高明最終還是力排眾議,決定將《請給我一頓飯》提上日程,因為他相信李奕辰能做好,相信李奕辰能將節目組創造出來的冰冷冷的策劃實現,并且還抱著萬一李奕辰能為《請給我一頓飯》注入一絲人情味的幻想。
結果,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李奕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