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真想要打撈海底寶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別的不說,光是要找到沉船的確切位置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想想前幾年出事的馬航,
幾國合作,動用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又是軌跡追蹤,又是船只搜索,又是衛星掃描的,到最后也只落得個虎頭蛇尾的結果,
始終都沒能找出確切的失事位置,
甚至根據事后找到的失事飛機遺骸,當初的搜索根本就是南轅北轍了。
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尚且能鬧出這樣的笑話,
更何況是那些距今已經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古代沉船了。
不但需要搜集大量的文獻資料,
還要考量沉船出事的歷史背景,出事時間,航行路線,以及當時船只的航行速度等等因素,
把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才能推測出一個大概的懷疑范圍。
然后再動用人力物力以及各種先進設備對這個范圍進行細致的梳理和搜索。
縱然是這樣充分的準備,最后能否真正找到沉船都還在兩可之間。
而即便運氣好,真的找到了沉船,
打撈也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甚至很多時候耗費資金最多的就是這一步。
畢竟沉船都藏在人類無法到達的海底,
想要打撈,通常只能借助于類似水下作業機器人之類的先進設備。
而這些設備的造價都不是一般的高,往往一臺就要幾百萬乃至幾千萬的天價,
真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的。
況且再先進的設備終究也不是真人,不可能做到像人那么小心。
如果是文玩、瓷器等貴重易碎的物品,就很難保證不會在打撈的過程中不被碰撞、損壞。
偏偏這些古董藝術品對于品相都有著極高的苛求。
稍微破損一點,價值都會出現大幅度的縮水,
要是破損嚴重,甚至會直接淪為廢品,讓辛苦的發掘和打撈變成竹籃打水一場空。
由此可見發掘沉船寶藏的難度。
不過對于周遜來說,這些卻統統不是問題。
不同于那些絕大部分工作只能在海面上完成的普通人,
對于能夠變身為龍的周遜來說,大海簡直和他家后院沒什么分別,只要他想,隨時都可以進去溜達一圈。
最多也就是這個后院的面積稍微大了點,溜達起來比較費時而已。
但再大的后院,只要勤去逛,也總有逛遍的一天。
至于說找到之后如何打撈,那就更不是問題了。
再好的設備,再先進的水下機器人,能有他真人打撈來得謹慎妥帖嗎?
濱城地處北方,濱臨渤、海二海,在古代時,這里也曾是天朝通往高麗以及東瀛航道上的重要節點之一。
歷經近千年的積累,附近的古代沉船絕對不在少數。
他又不是要找特定的某艘沉船,需要大海撈針一樣的去搜尋。
只需要在古代航道附近海域來回多逛幾趟,隨便找到一艘古代沉船,淘到點值錢的古董文物就行。
這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