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琰之搖了搖頭,說道,“這個不叫愛情,不知道這出戲你是否完整的聽過呢?”
小女生點了點頭,說道,“聽過啊,這不是武家坡嗎?”
裴琰之繼續問道,“那你聽過彩樓配嗎?”
小女生一臉茫然的搖了搖頭。
“大登殿呢?”
小女生繼續搖頭。
裴琰之一臉苦笑的說道,“也就是說這出戲,你只聽過武家坡嗎?”
小女生一臉奇怪的說道,“武家坡不就是一出戲嗎,你這是什么意思啊?”
裴琰之拍了拍額頭,笑著說道,“看來這里面是有一些誤會,對了,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知道《紅鬃烈馬》這出戲的,請舉一下手!”
稀稀拉拉的有十多個人舉起了右手,二百個人,這樣的比例可真是不多啊。
不過裴琰之也是很欣慰了,畢竟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年輕人,沒聽過也很正常。
裴琰之又問道,“那看過《紅鬃烈馬》的請舉手!”
這一下,就剩下了一個人孤零零的舉著手。
裴琰之眼中露出了一絲驚訝,沒想到還真的有人聽過,于是讓人送了麥克風過去,問道,“你聽過,那你應該是個資深戲迷了,你貴姓啊,啊,姓石,好,石先生,不如您給大家普及一下《紅鬃烈馬》和《武家坡》的關系!”
這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戴著一副半框眼睛,一副儒雅的樣子,一看就是一個文化人。
他笑著說道,“我也不算是什么資深戲迷,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京劇愛好者,我喜歡京劇,也就這兩年事情,關于這個《紅鬃烈馬》和《武家坡》的關系,其實很簡單,《紅鬃烈馬》是一整出戲,而《武家坡》是其中的一個片段,剛才裴老板說的《彩樓配》和《大登殿》都是其中的一折!”
裴琰之點了點頭,說道,“這位石先生說的很對,而且用詞也很準確,一折,我們京劇行話管《紅鬃烈馬》這樣的戲叫做本戲,也叫全本戲,也就是整出戲,而《武家坡》《大登殿》屬于折子戲,意思就是全本戲里的一折,過去因為這個全本戲啊里面有的地方很沒意思,很無聊,大家不愛看,所以現在很多的京劇演員,只唱折子戲,因為折子戲就是全本戲里面最精彩的一折,觀眾們也喜歡,演員們也不用太花心思!
我們京劇界一般來說,認為京劇中有愛情,但是我們不講愛情,有什么呢,友情,親情,世情,也就是世態人情,我們把這個愛情歸入到了世情這個里面,因為過去的婚姻不在愛情的基礎上,盲婚啞嫁,那個時代講究門當戶對,為了繁衍后代,為了利益捆綁,為了家族的榮辱,沒有什么愛情不愛情,戲曲里的所謂的愛情,只不過是老百姓心中的一種美好的憧憬罷了!
其實京劇里不講愛情這個也是有原因的,當年從第一代京劇人程長庚大老板開始,到譚鑫培先生,這屬于是京劇界的第一批京劇人,我們稱為骨子老生,也就是說在我們京劇發展的前一百五十年左右,編出來的戲目大多都是這種骨子老戲,因為都是以男人為主的戲,那就不講究什么愛情!
直到旦角的崛起,以梅蘭方先生為代表的旦角開始跟老生平分秋色,而且,大量的女性觀眾開始進入劇場,大家都知道,女性觀眾你讓她看打戲,看唱工戲,她不愛看,所以大量的感情戲就被編纂了出來,而且那個時候的戲很貼近那個時代女性的心態,我看戲,戲里的那個旦角怎么跟我這么像啊,感懷身世,她就喜歡看,她心中對于感情的不圓滿,在看戲的過程中,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