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通電話的最后,調查小組的同事還支支吾吾地問起陳峰:
“還有,陳哥,我們在這家孤兒院的過往檔案里發現了你的名字,不知道是同名還是……你真的不認識阿寧嗎?”
陳峰,你真的不認識阿寧嗎?
振聾發聵的質問在陳峰耳邊回蕩,他的臉色迅速慘白。
手機從他掌心滑落,原本停止的頭疼再次發作,遠比上次更加劇烈。
陳峰暈倒了,最后是驚呼的路人把他送去醫院。
在一片黑暗里,他回憶起了阿寧,那個穿著白裙子怯生生朝自己笑的小女孩兒。
等正在與他通話的同事接到消息趕來醫院,詢問起他這件事,他在久久沉默后,點頭承認,他的確曾是那家孤兒院出身的孩子。
他說自己在孤兒院時,院長是位慈眉善目的奶奶,她姓陳,所以很多孤兒院的孩子也跟著她姓陳,比如陳峰,比如陳寧。
他比阿寧大很多,阿寧來孤兒院時,他已經上初中,在學校寄宿,只是偶爾會回去看看,也是在那時認識的阿寧,
不過他不知道孤兒院發生了什么,與阿寧交集也不多,只記得她是個內向漂亮的孩子。
突然有一天孤兒院被關閉,阿寧像其他孩子那樣被送走了,從此他就再沒有了阿寧的下落。
直到他來到孤兒院舊址,才突然發現《血色孤兒院》里的孤兒院就是他童年待的地方,作者阿寧就是他認識的小阿寧。
同事們看著病床上陳峰恍惚痛苦的表情,知道他是在愧疚當年竟然對那些事情一無所知,更沒能阻止孩子們的悲慘遭遇,溫言安慰起他來。
他們紛紛猜測,阿寧之所以會找到陳峰,就是因為還記得他,希望他作為警察,能把當年孤兒院的慘事公布于天下。
現在輿情激憤,等他們查清孤兒院真相,當年的惡魔必然能繩之以法,也能還那些可憐孩子們一個公道。
“可是,阿寧殺了人。”
同事們面面相覷不好說話。
“她殺了人。”
陳峰喃喃道。
仿佛信念倒塌。
熒幕里的陳峰萬念俱灰。
熒幕外的老熊長長舒了口氣。
這段劇情果然如他所料,全程**迭起,基本沒有尿點,情緒更是一波高過一波,不給觀眾喘息的余地。
大量信息被接連拋出,卻絲毫沒有顯得雜亂,而是被導演用冷靜的鏡頭語言娓娓道來,清晰明了地呈現在觀眾眼下。
至此,電影已經播放三分之二。
前面每分每秒的劇情也都證明了,這是一部合格的懸疑題材電影。
而以老熊挑剔的眼光看來,他對這部《懸疑小說家》也還算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