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有科學家在多年研究里發現,那些植物動物對高科技武器明顯表現得攻擊力更強,這樣解釋的話,好像也能夠理解。
正當亞瑟勉強說服自己,很快他就看出旁邊的人摸出一個竹蜻蜓模樣的東西,在底部碰了一下,竹蜻蜓就搖搖晃晃地飛向天空。
“這,這是什么?”亞瑟不受控制地問出口。
“那是聯絡器。”回答亞瑟的詩寇蒂,“亞瑟,歡迎來到桃源鎮。”
桃源鎮?
喬治和女友念叨著這個名字,覺得很拗口陌生。
但是坐席里的華國人觀眾,卻愕然地瞪大眼睛。
桃源鎮?桃源是她想的那個桃花源嗎?
雖說她也能能從電影里感受到很像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道家思想,但她還是沒有料到,安德森導演會取這樣一個很華國的名字。
再細看大熒幕上展現的桃源鎮景色,除了竹蜻蜓模樣的聯絡器、孩子們手里拿的木風車,他們還能看到路邊掛起的燈籠,以及散步女孩手里撐著的油紙傘。
這些華國傳統元素和電影里未來世界的結合,不僅不覺得違和,反而很融洽自如,又在震撼眼球之外,又留下些許綿綿不絕的余韻。
而在電影里,桃源鎮的一切,同樣在沖擊著亞瑟的認知。
尤其是在詩寇蒂等人離開后,他們好像暫時忘記了他的存在,甚至不在意他是不是會再次逃跑。
于是這也給了亞瑟可以跟其他人溝通的機會,讓他可以用雙腳行走在桃源鎮里,親眼去看去體驗這里的一切。
這段鏡頭被安德森導演拍得非常唯美,充滿著詩意和浪漫,輕盈空靈的配樂回蕩在影廳里,讓觀眾也好像跟著亞瑟,一起見證了新世界的打開。
直到詩寇蒂來找他,亞瑟的獨自探索才告一段落。
亞瑟變得異常沉默,詩寇蒂沒說什么,把他帶到房間里。
房間有一面巨大的熒幕,此時正是黑漆漆的。
而詩寇蒂站在那面熒幕前,終于對亞瑟道出此行的目的。
“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帶你來這里嗎?”
“你……愿意告訴我?”
“是時候告訴你了。”詩寇蒂看著亞瑟,說,“亞瑟,你不是孤兒。”
震驚亞瑟的消息,是一個接著一個,先是桃源鎮,又是身世之謎。
他扯著嘴角:“你不會告訴我,我的父母就在這桃源鎮里吧?”
詩寇蒂沒有順著他的話開玩笑,而是搖頭:“不,你也沒有父母。”
亞瑟當然不會失落,因為沒有父母的認知已經伴隨他二十多年,突然多出來一個父母才會讓他慌張。
他聳聳肩:“都沒有父母了,我不是孤兒是什么?”
詩寇蒂說:“在世界樹剛出現的那些年,總有人想要攻破她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