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們都哈哈笑起來,清脆的笑聲飛揚出去,引得外頭一些坐車騎馬走路的年輕郎君們,都引頸顧盼,都是知好色而慕少艾的好年紀啊。
白馥禮騎著馬在前頭聽見了,看看四周群像,會心一笑。
如此說說笑笑,一路之上倒也不枯燥。
等終于到了慈光寺門外,正好巳時。
“黃山論劍”文會,預定是在巳時三刻,分上下兩場。上午巳時三刻開始,至午時三刻結束。慈光寺內供應素齋午飯。下午未時二刻開始,申時二刻結束。若是趕得急,當日便要回城,那進城大約也正是華燈初上的時候,不至于走夜路。
不過此次文會除歙縣城之外,也有許多人是從休寧、績溪、祁門等縣城來的,自然也有他們自己的路程安排。
白家車隊進了慈光寺,由小沙彌帶著車馬房的人安排照料車馬,主人們喝水更衣,休整片刻之后,便徑直往論劍臺而去。
論劍臺在慈光寺側面,有側門可通。
白馥禮等人到的時候,此處已然是人聲鼎沸了。
只見論劍臺方圓百丈,前有懸崖,峽谷深深,后有奇石,壁立千仞,山風撲面,令人神氣為之一清。
論劍臺的布局設計也令人耳目一新。
刀鋒般樹立的峭壁上新鮮鑿刻的三個大字“論劍臺”,是請吳之善先生手書,工匠拓印之后刻上去的,豎版,草書體,鋒芒畢露。字如其人,能被稱為“文膽”,吳先生別的不說,行事一定是張揚的。
“論劍臺”三字之下,是一個直徑約五丈的半圓形平臺,以此平臺為中心,向外卻是層層抬高的九臺階,青磚壘就,每級臺階高近一尺,進深約半丈,呈扇形輻射分布,若從空中俯瞰,整個論劍臺布局恰如半個八卦。
如此設計建造,發言者站于半圓中心,聽眾圍觀者散布于層層臺階上,人人皆可對發言者觀其貌察其行聽其言,不至于外圍被內圍擋住視線,可謂布局精妙。
已經抵達論劍臺的眾多學子雅士、鄉紳貴人、市井百姓,都對論劍臺的新奇設計嘖嘖稱贊,議論紛紛。
白秀清也睜大眼睛驚嘆:“真是獨具匠心!”
白馥禮便笑起來:“這還是出自元娘的提議。”
白家籌備文會期間,白榮誠、白榮信等人時常叫蒙慶云參與商議,畢竟贊助文會的形式是她最先倡議,諸多細節都愿意聽聽她的意見,蒙慶云也就不吝傳授許多自己在前世商場上得來的經驗。
白秀清只知道她經常跟伯父、父親等人商討,卻不知她的意見竟然真的被采納了許多,再次對她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的又何止是她一人呢。
“原來元娘還有這等土木工程的才華!真是巾幗不讓須眉!”
聽到來自身后的稱贊,白馥禮、蒙慶云等人都轉身回望。
李小七、姜二郎、曙兒、大腦門青年,并兩個小廝,正向著他們笑吟吟地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