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人奉上菊花酒、重陽糕。
君臣先議今年各地秋收之景況,雖說往年都有些天災,今年亦有黃河大水,但湖廣等地依舊豐收,值得慶賀。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官家沖身邊的內官點頭示意。
當下,新任中書舍人唐三戊出班,拾階而上,站到了丹墀之上,雙手還端著一卷圣旨。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筷子。
都知道,正事來了。
果然,唐三戊在官家首肯之后,展開圣旨,吐氣開聲。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自朕奉詔登基以來,纘膺鴻緒,夙夜兢兢,雖無夸大之功,敢不愧先帝重托。然自古皇帝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
朕德薄,子嗣無繼,愧對先祖,今已至花甲之年,疾患固久,神游之日不遠,憂一日萬機不可曠,立儲之事,迫在眉睫。
今有宗室子姜曙,日表英奇,天資粹美,恪純至孝。謹告天地、宗廟、社稷,過繼為嗣,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平熙二十九年九月初九”
唐三戊話音剛落,群臣嘩然。
官家挑選嗣子一事,已經反復搓磨了十余年,經過中間的多少波折,君臣都已經等到了極限。
鑒于官家一向乾綱獨斷,群臣也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凡選的人還過得去,大家接受就是了。
想來,大差不差的,不是齊王姜昉,便該是親王府的姜晏,再不濟,魏王府的姜晃也行。
然而誰能想到,居然是姜曙。
那個生來就是結巴的毛頭小子?
門下侍中賈不許第一個提出異議。
“陛下,姜曙自幼由陛下貴妃撫養,雖與陛下親厚,但他天生口疾,如何能為天下之君?請陛下三思。”
其余臣子,也有若干出班附議。
御史中丞李牧本來也想出來反對,但眼角余光一瞥,見蒙津低眉斂聲,沒有任何意見的樣子,剛抬起的腳跟立刻又放下了。
蒙津是參知政事,中書省副主官,又是天子寵臣,他一定對官家的心思十分了解,他既然不反對,那必定是官家已經拿定了主意。
果然,等這些反對的人說完了話,官家開口了。
“你們反對姜曙,不過是因為他口疾的緣故。”
“叫姜曙過來。”
近日重陽宴會,宗室本來就在場,姜曙就坐在姜昉旁邊,聽到宣召,立刻離席,乖巧從容地走上丹墀。
官家招手叫他到近前,道:“他們都說你口吃,當不了儲君。你念個文章給他們聽聽。”
旁邊內官早有準備,遞上來一篇《出師表》。
姜曙接過之后,往前幾步,讓殿中群臣都能看清他的身形。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