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姚歡答應著,已得到第一張兩個巴掌大小的鯉魚皮。
歐陽七娘的貼身婢女端著個銅盆走進來,邵清就著油燈光芒望去,但見盆里亦是清水,只是泡著一堆亮閃閃的銀首飾。
姚歡二話不說,把鯉魚皮扔進去浸著。
這個時代哪來的醫用消毒甘油,只能試一下加了少量鹽的井水沖淋,再加上熱水浴銀器后冷卻的水浸泡,姑且消毒。
姚歡繼續取另一邊的魚皮。
沈馥之一旁看著,由衷贊了句:“歡兒的刀法,比你母親當年更精妙。邵先生的刀,也真是好用。”
邵清心頭掠過淡淡喜意。深夜的灶間,再是燈暗影幽,他也一早看出,姚歡用的仍是自己當初送她的西域鑌鐵刀。
幾盞茶的功夫后,六片鯉魚皮都取下浸在了水中。
姚歡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一松弛,忽地記起自己的疑問,向邵清道:“你方才在廳上,撲火用的布料是什么?看起來不像錦緞那般柔軟。”
“是番商入舶的火浣布,我問契里家的商隊買的。這布料以石中絲毛織成,不怕火燒。”
姚歡明白了,就是石棉布啊。
嗯,今天行動勇敢而敏捷的消防戰士邵先生,很帥。
……
邵清和姚歡扣門而入時,二蘇與高俅,焦急地轉過臉來。
蘇頌年事已高,仍不愿去安歇,他亦對姚歡所說的法子好奇。
洗凈雙手的邵清,撈起一張鯉魚皮。
趙佶瞪著眼睛:“這是要作甚?”
姚歡上前道:“郡王莫怕。一時半會沒有桑皮,但郡王的肌膚晚一刻密敷,就多一分染毒出膿之虞。這魚皮已清潔過,比用桑皮更舒服些。”
魚皮做敷料,不是她異想天開,而是來自現代醫學的實踐。
姚歡當初住院,與病友們消磨時光的辦法之一,就是聽蕭醫生說自己援助非洲時的經歷。
當地醫療條件差,燒傷患者沒有含有銀離子的紗布敷料,一名南美來的援建醫生,就用羅非魚的現剝魚皮,經過簡單的外科消毒處理后,裹在病患的傷處。
姚歡雖不是學醫的,但做項目時最喜歡醫藥類項目,及至自己因腫瘤入院,排遣痛苦和凄愴的良方,就是聽各種臨床病例。
蕭醫生說完故事,吃瓜病友里,唯有姚歡繼續追問。
魚皮成為燒傷病人優質敷料的原理,無非兩個。一是貼合度極高,患者不必像使用其他敷料那樣頻繁更換,燒傷病人初期換料的感受,猶如活活撕皮,慘叫聲聞之虐心,若能四五日不用更換敷料,大大減輕了病人的痛苦。二是羅非魚皮中的膠原蛋白肽含量,比人類皮膚還要高,用魚皮敷在患處,可以促進肉芽組織生成、加快新皮膚的長成。
燒傷病人需要的,正是防止感染和加速愈合。
這個時代,宋朝雖已與阿拉伯開始頻繁的海上貿易,孔雀、鴕鳥等活物也已登臨中原土地,但活的羅非魚還未引進。
姚歡只能想到鯉魚。
同樣是無法獲得銀絲紗布敷料,同樣是沒有后世嚴格的外科消毒措施,試著用并無寄生蟲、也經過了簡單殺菌處理的鯉魚皮,總比用很難貼合皮膚的布帛圍裹,隔離效果更好吧。至于此世的燒傷燙傷膏,不是豬油調鉛粉,就是植物性草藥和麻油制成。草藥膏除了隔絕空氣外,本身對誘導表皮生長因子有何作用呢?油脂成分的話,鯉魚皮下就十分豐富。至于鉛粉,治燒傷又不是煉丹……
“郡王現下還動彈不得,御醫也須明日稟過官家原委后再請來,姚娘子此法,實比絲帛桑皮的敷料更佳,郡王不妨一試。”
邵清手持鯉魚皮,語音溫和,口吻卻堅定。
趙佶只覺得手臂上火辣辣地痛,恨不得整只胳膊浸到冰河中去。
他看著那魚皮,倒已經想象出那涼滑的觸感來,頷首道:“好,聽一回姚娘子的。”
六塊魚皮,每兩張合圍,緊緊地貼在趙佶通紅的右臂上。
“呵,”趙佶舒口氣,“還真是,舒服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