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歡點頭道:“蝦肉雖不如羊肉豬肉油脂多、管飽,但畢竟在京畿水泊能越養越多,量大價賤,新鮮的夠吃,做干貨亦有富余。漠北苦寒之地能跑馬放羊,卻難養蝦,遼人又是自契丹立國起就吃慣肉干的,倘使皇后都覺得蝦脯尚能入口,我便想趁明年去雄州榷場賣胡豆時,也販一些蝦脯去賣。”
姚歡一邊說著打開市場的盤劃,一邊將目光落在滿院金澄澄如小太陽般的橘餅上。
方才進院子的時候,她就發現,今歲瑤華宮的橘餅,不再如過去那樣,壓扁后用石灰水去澀、在缸中用沙糖汁腌漬,而是更像做柿餅一樣,穿在枝杈上,風干于空氣中。
從濕漉漉的糖水貨,轉成干燥的蜜餞,在存放的期限和運輸的便利上,應該都更有保證。
孟皇后見姚歡盯著橘餅露出探究之意,便親自起身,去挑了一只來,遞給她道:“如此說來,陳迎兒想出的這個制餅新法,倒與你做蝦脯,有六七分相似。”
姚歡摩梭幾下橘皮,就明白了。
橘子和柿子很不一樣。
柿子本身糖分極高,皮又薄,直接風干的過程中,大量糖分析出,在水果表面形成糖霜,加碼美味的同時,也起到防腐的作用。
但橘子皮厚、糖分少,若不采取密閉腌漬的做法,就要先在沙糖汁中煮透,再錘扁擠壓,才能暴露于空氣中晾曬。
所以孟皇后說,干橘餅和蝦脯的制法,異曲同工。
姚歡咬了一口橘餅,雖然水分沒了,但果肉更致密有韌勁,像后世透著膠牙黏性的軟糖,微甜帶酸的味道,也避免了喉嚨發齁。
姚歡向孟皇后道:“確實與蝦肉脯很像,不僅在于制法。橘子和蝦,都能廣募土地,栽種、圈養,愛吃的人甚眾,皆是能貨與萬家、薄利多銷的好東西。”
孟皇后笑道:“嗯,眼看也入了農閑季節,這些時日,我還讓迎兒去北城外招了些手巧的農婦來,煮曬橘餅,出品應數倍于往年。迎兒的夫兄恰是開封蜜餞行的,來拉了一車去賣,頗受好評。”
姚歡一愣。
她原想著,是與皇后提議,分一部分本金來,多做些橘餅,和蝦脯一樣,也由自己運去雄州榷場,嘗試賣給遼商。因她此前詢問邵清遼國的風土人情,曉得自燕京城往北,不種橘樹。
未料得,孟皇后已先她一步行動。
曾經的國母,多少城鄉婦人羨慕的中宮之主,卸去鳳冠后,托她姚歡這個民婦投資實業不算,自己也和城中小販一樣,賣點蜜餞換錢。
其實,挺好的。
歷屆米國總統,任職期滿后,不也是四處與人合影掙銀子么?
不偷不搶,你情我愿,貨的品質還這樣靠譜,在姚歡看來,前皇后如今賣橘餅,倒比她還位居中宮時每年春天做一番表演性的親蠶儀式,可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