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爺不是喜歡吃肉么,不是喜歡吃烤得焦的饅頭皮么,沒問題,爆漿生煎送上。
……
熱氣氤氳的灶間里,簡王府的幾個廚娘圍在姚歡身邊,學藝。
“豬皮要選豬背部位的,皮上一點肥肉都不要留。”
姚歡一面與廚娘們解說,一面平刀向外,修干凈豬皮,只剩那薄薄的淺粉的一層,扔到加了花椒、漢蔥和生姜的沸水中,汆燙至皮的邊緣卷起、皮色成為淺珊瑚色。
姚歡將祛除殘余油脂和血末的豬皮撈出,切成小塊,再換一鍋凈水繼續煮。
“一斤豬皮配兩斤井水,敞開鍋蓋,灶火壓一壓,莫沸騰如涌泉似的,水滾起來后的泡泡,好像魚眼般大小即可。”
“姚娘子,煮多久?”
“約莫小半個時辰,煮到豬皮湯大概只在這小半截鍋底之處,就可以倒出來,用笊籬過濾。這個季節,你們將肉皮湯碗放到外頭去,它很快就凝住咯。”
姚歡指派其中一個廚娘去盯著肉皮湯、莫讓豬皮糊鍋,自己則又開始調制生煎包子的肉餡。
一斤肥膘、三斤后腿肉,剁成肉糜,加入蔥姜汁、沙糖汁、清醬汁、鹽,碼在海碗中。
攪打肉末時要同一個方向,搗至肉末表面顯出一層亮瑩瑩的膠感之際,再抓起肉糜團子,在砧板上用力摔打幾次,將其中的空氣“摔”出去,肉餡能粘得更緊,吃口更彈嫩。
“姚娘子,這是你要的老面。”
廚娘見姚歡處置完畢肉餡,又遞過來半顆松球大小的面團。
“老面”就是已經充分發酵的面。
此世之人,尚未掌握馴養酵母菌的食品工業技術,除了南方婺州等地利用酒酵母做饅頭外,大部分地區發酵面食,借助的乃是空氣里本就存在的野生菌絲。
暴露于空氣中較長時間、已含有較多酵母菌的面團,則可用于加速新面團的發酵。
姚歡將面粉倒在盆中,加入兩倍的水,與那小坨“老面”一道,揉搓成面團。
“這道叫做生煎的點心,皮子不必像饅頭那般發得都是孔洞,生煎的外皮,講究薄、韌,故而,一來水不可加多,二來醒面不可太久。”
灶臺那邊,看管肉皮湯的廚娘,依著姚歡的吩咐,瀝出熬得濃稠的湯汁,端去室外。冬月季節,不消一時半刻,湯汁就凝住了。
眾人贊嘆:“好像琥珀,又似琉璃,真好看。”
姚歡笑道:“主要還是好吃。”
她挖出肉皮凍,切成一顆顆晨露般的細小顆粒,撒入肉餡中,拌勻。
這點工夫,面團也發夠了,拉扯起來有回彈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