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家孫子的滿腹才學,顯得信心十足。
必然不會令他有所失望。
*
“草民余慕白,見過圣上。”
沒過許久,余慕白匆匆趕來。如今的他,不過只是一個白身,但是渾身上下,卻是透著一股濃濃自信。
一身白衣飄飄,風度翩翩。
“起來吧。”
“坐。”
楚文帝輕輕點頭,余慕白給他的首次觀感,令他感到頗為滿意。第一次見到當今圣上,沒有過分恃才傲物,也沒有萬般緊張之色。
“多謝陛下賜座。”
余慕白輕身落座,并未出言進行推辭。
“當今天下,四國紛爭,動亂不已。朕少時繼承先帝基業,心中萬分企盼能夠建立有如先祖那般的不世功業。”
“你的才名傳遍天下,心中可有一些良策,得以助我?”
楚文帝未做閑談,上來便開始直奔主題。他的目光緊緊盯著他的臉上,想要看他是否有所慌亂。
“慕白淺見。”
“如今天下四國雖然已經初顯紛爭之勢,可是多作憂心的應該是西晉與大齊兩國。皆因他們地處中原肥沃之地,更乃兵家必爭四戰之地。”
“反觀我南楚,劃江而治。進可攻,退可守。”
“圣上只需鼎足江南,坐觀天下變幻形勢。便已立于不敗之地。”
“北方正值多事之秋。圣上作壁上觀之時。正好可以趁著這種變局,剿滅南部多番擾民的南越,以及進伐盤踞西南的南蠻各族,盡可能的占據長江以南所有土地。”
“之后便可靜待時機,最終揮師北伐。”
“天下一統,指日可待。”
余慕白沉吟片刻,開始侃侃而談。鏗鏘有力的語氣之中,顯露無限豪情萬丈。
“好,好,好。”
楚文帝伸手拍案猛然而起,目光看向于他眼前的余慕白,其中附帶濃濃的欣賞之意。
余慕白,果然名不虛傳。
“還有沒有其它之言?”
楚文帝顯得并不滿足。這樣一番言語,朝堂之上不乏聰明之士,之前已經早有人提了出來。
他想要仔細看看,余慕白還有什么其它的能耐。
“大齊。”
余慕白伸出手指,蘸了蘸茶盞之中茶水,在案幾之上寫下了這兩個字。
“據聞北燕肖家有意與大齊聯姻。”
“圣上定要提前作出安排,阻止此事。”
“天下四國。若論國力昌盛,大齊當排第一。若論兵馬鐵騎,北燕當排第一。”
“若是兩強聯合圖謀天下,那么西晉當先危矣。”
“所以,聯姻之事,萬不能成。”
“北燕想要與之大齊聯姻,最為根本的原因在于......”
“山海關。”
“若是山海關不在大齊之手,而是反在北燕之手。”
“那么,北燕鐵騎,將會肆意馳騁。”
“無人能擋。”
余慕白說完這番話語,便已不在開口,開始靜靜等待楚文帝沉思。
“山海關,山海關,山海關。”
楚文帝口中反復念叨,他已被他說得有點動心。
若是北燕得以奪關。
那么北方......
只是,山海關之重要,世人皆知。
大齊,怎會給他人可乘之機?
“無論它是多么地理險要,無論它是多少重兵把守。”
“古往今來,從來沒有攻不破的關隘。”
“區別在于,內部還是外部罷了。”
“有志者,事竟成。”
見到楚文帝有些琢磨不定,余慕白直接起身出言,再次給他添了一把助燃之火。
“好。”
“慕白果然大才。”
“常寺,傳旨。”
“封賞余慕白,翰林院修撰。”
封賞的官職不大,只是從六品的官。主要職責是為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圣上的一言一行。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
這個官職,往往皆是用于封賞殿試提名的狀元。
有著一點卻是不容忽略,就是可以常伴圣上左右。
“老奴遵旨。”
“多謝圣上恩典。”
常寺躬身領旨,余慕白躬身拜謝。
起身之后,余慕白嘴角一笑。
這個天下,沒有他的參與其中。
應該很是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