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戚家真是三生有幸,等來年選秀那幾日,我定要去大明寺燒香拜佛,好好表明自己虔誠的心意!”說完還雙手合十,幻想自己就在大明寺的佛堂中。
“說到底是我對不起你母親,若她沒有那樣早亡,我是會好好補償她的。”
回憶往事總有一些傷感情緒,戚建也跟著低落起來,戚玉聽了那么久,悟出來一個道理。
原來母親真的不是因為愛才跟父親在一起,所以是找了一個逃離皇宮的借口?
按照她長公主的身份,原本不可能隨隨便便嫁人,為了自保,所以才不顧眾人議論,好不容易在皇上面前求來的一個“賞賜”。
皇上跟她關系極好,會不會知曉此事呢?
戚建又說起剛生下戚玉那時候的事情,還有她咿呀學語的小時候,話匣子一旦打開就關不上了。
戚玉默默聽著,連她也不知道聽到哪里就糊里糊涂睡著了,父親的聲音實在太過于催眠,所以后面講了什么她根本沒有聽到。
等再醒來的時候,戚建早已走了。
春柔帶來消息說:“老爺可真是一碗水端平,前腳剛離開咱們院,立馬又去了翡翠軒。”
早知道他會那樣,從小到大都是不會偏向戚玉這方,就算偏了一點,也會想辦法彌補給戚靜姝。
就拿上次宮宴來說,戚靜姝沒有去成在院中大發脾氣,由于她吵鬧的府上人盡皆知,戚建教訓了她一番,可后來還不是好端端哄著?
也難怪戚靜姝時常在她面前昂首挺胸一副惹不起她的樣子,有父親大人當靠山,是不一樣。
“還有啊,我聽隔壁院中的丫鬟說,戚蘭小姐三更半夜都還在學習唱歌,鬼哭狼嚎的,嚇得一些丫鬟以為鬧鬼了。”
戚玉聞言大笑,“蘭姐為了進宮,真是舍得下功夫。”
“才不是呢,王夫人在一邊守著,非要她學會才肯休息。你說老夫人也真是的,好端端讓戚蘭小姐嫁人不成嗎?現在要她進宮去伺候皇上,就憑王氏那樣冒冒失失的性格,教出來的戚蘭小姐……日后會發生什么也不知道。”
一直沉默寡言的春柔今日像打開了話匣子,咻咻咻說個不停,戚玉提點她在自己院中說說也就算了,切不可在外面胡說八道。
要是讓咋咋呼呼的王氏聽到些風聲,恐怕會爬到玉溪園房頂上去撒潑。
春柔知道謹言慎行,就是幾日來王氏那邊鬧出的動靜太大,連她一個丫鬟都忍不住有幾句抱怨。
“你是說,祖母讓戚蘭去參加選秀的?”
“老夫人在王夫人面前提起過,倒也沒直接說讓戚蘭小姐去,就是旁推側敲的意思。小姐你也知道王氏貪慕榮華富貴,立馬就答應了。”
原來是這樣。
戚玉沉默想想,祖母雖然在永和堂那邊不經常過問府中之事,卻不代表她什么也不關心什么也不在乎。相反,現在父親工作上一無進展,府中沒有經濟來源,全靠吃以前的老本。
坐吃山空始終不是長久之計,祖母是想讓戚蘭進宮得到圣寵再好扶持戚家,扶持父親。
當官吃國家糧拿國家錢,總要比做生意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