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崎就笑一下說:“過去國企講究小而全大而全,建一個主產品生產線,就得把所有零配件加工也都建上,來回重復建設一堆沒用的生產部門,不計成本,浪費嚴重。要不這市場經濟了,他們能混成這樣呢?”
“你快說這個旋壓分廠能做什么?”胡麗麗就催他。
高崎說:“旋壓分廠倒了好幾年了,里面連設備都給當廢鐵賣掉了,其實就只剩下一塊空地了。我們可以拿下那塊空地來,建一個小商品批發市場。”
“小商品批發市場?”胡麗麗疑惑地看著他問,“那能有多少利潤?”
高崎就笑了說:“你可別小瞧這小商品批發市場,它只是叫這么一個名字,其實是包羅萬象。一樓可以做成室內服裝街,專門銷售各類時裝,相當于一個服裝城。而且,這個服裝城要分檔次,精品和普通便宜時裝要分到不同的區域。還有,內衣、鞋襪等等不同用途衣服,也要根據情況劃分區域。”
“這種服裝城,市里已經有不少了,好多都不怎么景氣。”胡麗麗聽了就有些失望。
高崎說:“咱們和市里那些不同,咱們要把所有衣物的品類,都集中在里面,大家不管想買什么衣物鞋襪,都能在咱們這里找到,要做到價格最便宜。”
胡麗麗想想,做商業講究貨賣全,高崎這個辦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站在顧客的角度來分析,想買個秋褲吧,這個服裝城里有最全的樣式,他就會過來看。買秋褲的時候,因為所有的店鋪都集中在同一個地方,他就會路過賣其他衣物的店鋪。說不定那些店鋪里,就會有他想要的東西,又會把其他東西買走。
這叫市場效應,就是設法在一個特定地點,人為增加客流量。胡麗麗做商業出身,理解這個觀念并不困難。
還別說,高崎這個想法,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市里賣衣物的,按照高崎這個理念來算的話,還是屬于分散經營。高檔品牌時裝和地攤貨肯定不會在一個地方出現,買個便宜褲衩和秋褲,說不定就找不著賣的地方,得到郊區去趕集。
他這是想著把高中低三個檔次的顧客,給一網打盡啊。
高崎還沒有說完。
“咱們在二樓,搞個家電、土產、洗化市場,不和大商場競爭,咱們賣小家電,電水壺、水空調、煮茶器、掛燙機這一類本小利薄,大商場不屑于經營的小商品,洗化品直接就是批發的模式。另外,衛生紙、紙尿褲、護舒寶,也是批發模式,總而言之,便宜。
還有三樓,可以經營文具、兒童玩具、貼紙、圖片、相框一類藝術品。總之,市里市場上不容易買到的東西,到咱們這里,都能買到。還有四樓,花鳥魚蟲,木器茶具佛龕兵器藝術品漁具……你想到什么就有什么。再弄個五樓……”
“你這就是個千貨公司,想什么有什么,這哪兒是小商品呀?”胡麗麗不滿地說,“就是一超級雜貨鋪。”
“嗯,你說對了,超級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