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吧,只需要一個體積不大的微型反應堆,重達五六十噸的主戰坦克,能以上百公里的時速狂飆突進;數百上千噸重的艦艇,以五十節的高速馳騁大洋……
搞研究的想的更深入一些,以往受限于電池功率,許多已經成熟的技術只能儲存起來,就算造出實物也只是搞搞實驗,距離裝備部隊有半個地球那么遠。
比如電磁炮,比如電磁步槍,比如激光炮……
大家迫不及待地討論起微型反應堆的實際應用,展望軍事裝備的全面變革,正說到坦克裝甲車裝備微堆的前景,卻沒料到曲老在這個時候唱起了反調。
他豎起一根手指搖了又搖:“不不不,你們都想錯了,有了這個,坦克就是過時的武器,完全可以淘汰!我們可以用超級合金制造骨架,用納米細胞構成的筋肉組成運動系統,最后覆蓋裝甲,即是生化技術和機械技術完美結合的動力裝甲!”
此言一出,現場一片寂靜。
片刻之后,眾人一片嘩然。
單純搞研究的專家不清楚這里頭的情況,但是搞裝備的都知道,動力裝甲是現有技術條件下,可以預見的下一代陸戰之王,是革命性的陸戰武器系統。
這個概念早就不新鮮了,各國也都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但努力多年卻沒什么突破,所謂外骨骼,不過是動力裝甲最基礎的支撐結構罷了。
之所以沒能突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遍及全身的微動力結構太過復雜,各種微型關節外加各種微型液壓設備,以現有技術可以制造,但可靠性提上來了體積太大;體積縮小了,功率和可靠性又太低,完全沒有實用價值。
納米細胞強度夠高,可逆性又強,完全可以改變這個尷尬的局面。
新型動力裝甲甚至沒必要專門設計,只需要先造一身合適的內襯加配套的外殼,然后找幾位精通解剖學和運動系統的醫學專家,用納米肌肉將內襯和外殼以仿生方式連接起來,就是一身再完美不過的動力裝甲!
若是配合生物雷達,連火控偵察之類的設備都省了。
思維再擴展一下,不止人形的動力裝甲,所有合適的傳動結構,都可以用納米細胞替代。
比如,造出了動力裝甲,就能制造用于對抗恐龍的大型機甲;再比如,用仿生方式制造潛艇,看起來明明是條游曳于水下,完全沒有任何威脅的大魚,可一張嘴就吐出一枚重型魚雷,直到擊沉目標,都沒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
如果有必要,還能賦予納米細胞變形能力,像核心艙控制的納米細胞一樣,想怎么變就怎么變。
想法是夸張了點,但有納米細胞解決最根本問題,實現起來不見得有多么困難。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層出不窮,聽得旁人一愣一愣,怎么都沒想到,軍方居然有這么多遠超現有技術水平的設計方案,全都為專家口中描述的戰爭場景震撼不已。
這特么是把幾十年,甚至上面年后的未來戰爭,提前搬到了現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