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老不急不躁,安慰東方白幾句之后,叫來助手將成品仔細測量一遍,得出了換算比率,重新標記設計圖,交給東方白繼續試驗。
對于真正的研究人員來說,成功就是不斷積累失敗的過程。
新圖紙上的數據看著有點別扭,但總算做出了完全合格的成品。
曲老并沒覺得這就解決了問題,反而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拋開使用方式談加工精度都是耍流氓!
普通加工不需要太高的精度,新舊圖紙之間換算數據沒什么影響,可一旦涉及精密加工就不一樣了,再精確的換算也有可能出現微小誤差,或許這點誤差不會影響實際使用,可是以超級3D的精度,將來必然用在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領域,任何一點失誤,都有可能導致難以承受的結果。
說句題外話,位于零號畸變區正中的零號基地已經開建,按約定,星夜向軍方提供了一批基礎資料。
專家組研究發麥現,恐人的數學使用八進制,雖說進制換算對人類來說早就算不了什么,但不同體系之間互相換算,多少都會有那么一點誤差。
曲老先用直接測量的辦法試一回,又用換算的辦法重新試一回,兩次的結果乍一看沒什么區別,可仔細測量,最終還是確定兩個零件之間存在一定的誤差。
很微小,但確實存在。
或許在大多數人眼里,這點差異沒什么大不了,反正又不影響使用,差一點怕什么?但他馬上想起了昨天的拼接實驗,所有金屬全部完美接續,壓根兒不存在半點誤差。
難道圖紙反而會限制這套設備的發揮?
想到這里,曲老馬上把兩個零件分別做好標記,并將一號零件放到東方白面前:“來來來,照著這個,復制一個!”
納米細胞在東方白的控制下迅速包裹零件,在他的感知里,附著在零件上的納米細胞排排坐吃果果,所有細節完美展現。
另一批納米細胞獲取原料,開始按部就班地拼接堆疊。
復制的過程比想象中更輕松,包裹零件的納米細胞就像一把精確到納米級的尺子,另一側的納米細胞分毫不差地予以重建。
這一次只用了三分多鐘,成品交到曲老手里一看,嚯,表面上居然還有個手寫體的數字一!
指腹輕輕摩挲,不見半點凸凹不平。
曲老開心地笑了。
隨手在零件上寫一筆,那一層油墨才幾個分子厚?可在納米細胞眼里,這就是差別,而且完美無誤地復制到新的零件上。
找到了這東西的正確用法,曲老笑得像個孩子,揮手叫來一個比較年輕的研究員:“去,找后勤組,讓他們把今天的圖紙打成實物!”
起碼年過五十的研究員飛一般跑開了,沒多一會兒,安置在船塢角落里的3D打印機嗡嗡地運轉開,各種尺寸不一,外形有異的塑料零件接連下線。
幾個人一直守在那里,下線一個就送回一個,一一交到曲老手里。
曲老一個個擺在東方白面前一個,一個字的廢話都不必說,東方白立刻開始復制。
不過也不是隨便亂來,每一個零件都有不同的要求,使用的原料也有差別,有的需要強度,有的需要韌性,也有的結構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