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隊的人讓老牛懟的沒脾氣,他們不是沒話可講,而是知道槽點在哪兒卻不能說!
大步走上臺,連續深呼吸幾次,二隊的人總算把心情平靜下來:“我來自特遣二隊,我們的建隊時間只比一隊晚幾個月,我們的裝備并不是一隊差,而且我們不需要植入生物芯片,是否能控制好裝備,全看個人技術……”
牛犇站后臺邊上,笑呵呵地看著二隊的人講演。
二隊的人知道一隊什么情況,很想拆牛犇的臺,但他真的不敢,否則一隊未必能把他怎么樣,上面肯定輕饒不了他——隨意泄露軍方的頂級機密,這還了得?
沒辦法,只有一隊才能執行史前任務,這也是軍方重點發展一隊的根本原因。
二隊不清楚這里頭的門道,可從一開始,二隊就接到了上級的警告:不準拆臺!
會后,臨時組成的隊伍各自帶回……別以為臨時集結就沒了組織,這一千多人還沒報到,軍方就已經編組完畢,每一個人的名字都貼到床頭,臨時班長排長安排到位,脫離組織?想都不要想。
接下來就是自主選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千多人基本對半分,一半選擇一隊,一半兒選擇二隊。
當然了,最終能不能成為正式隊員,還得看訓練成績,可單從這個結果來看,一隊簡直就是大獲全勝。
為什么?
因為兩種裝甲的操縱方式不一樣,一隊生化版更像身體的延伸,只要寄生了控制核心,就等于拿到了一隊的入場券,要不是安仁善嚴格要求,設置了結業考核,只怕凡是自愿寄生控制核心的都能成為正式隊員。
二隊就不一樣了,技術的好與壞不只要看是否努力,還跟天賦有關,很多時候,不是你拼命肝就一定可以成功,天分往往比努力更加重要。
盡管對控制核心進行了適當的美化,可是選擇一隊的人還是少之又少,一千多人里只有小三百人選擇一隊。
這已經很出乎牛犇的意料了,按以往的經驗,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錯了。
第二天,牛犇帶著屬于一隊的三百多個新學員返回南疆,另外七百多人全部被二隊帶走。
章順和方曉也從另外兩個地區帶回了一些人,全部攏到一塊也就五百多人。
二隊就不一樣了,全個地區加在一起兩千出頭,簡直就是大豐收。
當然了,到底有多少人能成為正式隊員現在還不好說,一隊這邊的方案是先搞出一個滿編的大隊,四、五十的樣子;再搞個一百多人的預備隊,隨時補充一線的損失,必要的時候,預備隊也能上一線那種。
再加上一定數量的學員,形成一線、二線加學員三個檔次,就是一隊的完整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