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機立刻劃分作戰空域,已經升到指定高度的機群繼續向上爬升,只有一架中型轟炸機突然向下俯沖,蜻蜓點水般甩出一枚重型導彈后,立刻重新爬升,迅速返回編隊。
導彈飛出一條弧形的彈道,準確飛進大群飛翼之中。
幾頭飛翼調整方向,似乎是想攔截這枚導彈,但它們誤判了導彈的速度,幾次攔截都沒成功。
當導彈飛到飛翼群正中時,預警機下達引爆指令,空中一道強光閃過,一朵小小的蘑菇云升起,無形的高速中子流瞬間貫穿大批飛翼的身體。
低空那些剛剛起飛的飛翼頓時如遭雷擊,一個個歪歪扭扭不成樣子,轉眼墜落在地。
地面上的恐人也好不到哪兒去,許多恐人被狂暴的中子流擊中,只是因為距離比較遠,才沒當場死亡——這玩意的殺傷半徑只有八百米,再遠就是非致命范圍了。
可讓人意外的情況又出現了,除了少數靠近爆心,直接被爆炸氣化消失的飛翼之外,其余的飛翼居然沒受多少影響,最多就是被爆炸的氣流吹偏了原本的飛行方向!
低空的飛翼明明受了爆炸的影響,為什么高處的飛翼就不受影響?
二者最明顯的不同就是飛行方式,可為什么火箭式飛行就不受中子流的影響?這特么根本就不科學!
不論前方還是后方,各級指揮員想破了腦袋,也沒找到合理的答案。
預警機第三次提醒:“各單位,注意規避!”
指揮員已經發現,飛翼進入火箭式飛行之后,靈活性大打折扣,只能小幅度改變方向,就跟竄天猴差不多。
這樣的目標航跡可以預判,完全可以提前規避。
事實也是如此,各機群所屬戰機馬上調整位置,避開飛翼的威脅區域,不久之后,飛翼群與機**錯而過,沒有任何一架戰機被飛翼摧毀。
片刻之后,躥升至一萬八千多米的飛翼余勢用盡,速度快速衰減并在不久后歸零,然后,數以百計的飛翼徹底失控,有的打轉有的翻滾,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墜向地面,最終一一摔落地面,個個粉身碎內。
指揮員都懵了,這又是什么情況?
合著剛才這群飛翼已經被中子流弄死了,卻在慣性的作用下繼續往上飛?
不對啊,這要是擱戰機身上很正常,可飛翼不是生物么?這特么是生物該有的能力么?
很快,指揮員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情況。
不止被中子.彈消滅的飛翼失控墜地,就連在爆炸范圍之外的飛翼,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也就是說,只要是進入火箭式飛行的個體,最終結果都是墜地死亡,跟挨沒挨中子.彈根本沒、關、系!
指揮員總算明白了,原來飛翼的火箭模式跟蜜蜂的尾刺一樣,都是過后必死的自殺性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