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壓根兒管不了其他國家怎么想,發完聲明之后就沒了動靜,不管米國還是毛子,所有問題一律按聲明內容回復,絕不多說一個字。
嗯,外事人員知道的情況有限,也沒有多余的東西可以透露。
就在各方萬般糾結的時候,北都終于有所行動,不論軍方還是民眾,全都行動起來。
所有水泥廠、磚廠、采石廠以及其他建筑材料制造企業全部軍管,工人實施三班工作制,人休息設備不休息,二十四小時滿負荷運轉。
大批建筑材料以最快速度運出工廠,大批建筑機械開向公路、鐵路和原野,或沿著公路鐵路修筑高墻,或在指定區域挖出一條條深深的溝壑。
僅僅一夜之間,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都是緊張的工地,到處都是揮汗如雨的工人,各種運輸車輛、建筑工程機械沿著公路鐵路日夜行進,川流不息,猶如一道道看不見盡頭的滾滾鐵流。
當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面臨歷史上最嚴峻的考驗時,北都再一次向全球展現什么叫北都速度,什么叫北都效率。
僅僅幾天時間,公路、鐵路一側已經豎起高度不等的護墻,原野被縱橫的溝壑分割成塊。
從高空俯視大地,整個國家已然被各種不同的手段全面分割,就像一幅巨大的不規則拼圖。
只靠簡單的護墻和壕溝,不可能限制住恐人軍團的行動,但它們起到遲滯敵人的作用,為軍方的反贏得寶貴的時間,哪怕一道障礙只能阻礙敵軍十秒,層層阻礙逐漸累積,也能給敵軍造成極大的困擾。
配合其他遲滯手段,擋住敵人是奢望,拖一段時間絕對沒有問題。
除全力鋪設防御體系之外,軍方更是在以往的基礎上,實施了進一步的動員。
受限于技術裝備的數量,開戰以來,軍方始終控制動員的規模和范圍,始終以技術兵種為主,但這一次不同以往,軍方在指揮中心的安排下,實施了最大限度的全面動員,動員標準簡單得令人發指,既每一支步槍都要發放到位,絕不允許遺留半點庫存!
這是什么概念?它意味著數以千萬計的機械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發放到位,許多人過中年的戰士,拿到的步槍自打生產出來就從沒用過,槍上還裹著厚厚的黃油!
更讓他們驚訝的是,這些槍的生產日期可以追溯到建國初期,不僅比所有人的年紀更大,甚至比大多數人的父親,還沒有手里的步槍年紀大!
這些步槍保存的是如此完好,如果不是這場戰爭,它們將繼續躺在倉庫的角落里,或許當它們再度面世時,已經過了幾個世紀,所有的老槍已經變成了古董。
可是因為戰爭,這種可能已經不存在了。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步槍對付普通恐人都很困難,恐人的精銳軍團就更不用說了,全面下發武器,未必能把敵人怎么樣,反而會造成一系列安全問題。
北都當然明白這個道理,然而大戰在既,多一點力量就多一分安全,一旦情況無法扣挽回,民眾手里握著武器,至少還有最后的抵抗手段,不至于眼睜睜看著恐人肆虐,卻只能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