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笨重的電磁步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款與突擊步槍尺寸相仿,造型略帶科幻色彩的新型無托電磁步槍。
新式步槍長度縮短三分之一,重量削減一半兒,但威力卻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彈匣和電池整合在槍托里,存彈量大幅度提高;實現了一槍多能,即機槍、步槍、精確步槍三槍合一。
順便說一句,超級電池也被月研組改進了一下,能量密度提高16%。
因為這一次的對抗目標是半機械軍團,新式步槍擴大口徑,最大可發射12.7毫米彈藥,威力超過任何一款12.7毫米槍械。
子彈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進,不管哪一種口徑,都增加了質量和徑比,突出穿甲能力。
由于發射方式不同,同等威力下,電磁步槍的后坐力比傳統槍械低得多,可新式步槍縮短了槍管,管內加速度大幅度提高,結果就是后坐力翻著跟頭往上漲。
中低口徑還沒什么,12.7毫米簡直就是噩夢,一槍打出去,射手都有種撞斷了肩骨的感覺,壓根兒不敢滿功率發射,更不敢連續射擊,哪怕在槍托上加了緩沖層也不行,必須使用多級緩沖的辦法,才把后坐力降到可以忍受的地步。
電磁手槍也被月研組搞了出來,但是電磁技術擱在手槍上稍嫌笨重,體積都快趕上小型沖鋒槍了。
另外還有一種基于亞特技術的強光手槍,聽起來跟強光手電似的,實際上是激光武器,體積界于步槍和手槍之間,滿功率可用于作戰,低功率可以客串切割機,是一款非常實用的備用武器。
最讓人驚喜的,是月研組成功制造出傳說中的“光劍”!
其實這東西早在戰前就已經造出來了,名曰“層流等離子束”,但那玩意的體積大得驚人,根本不可能握在手里劈砍。
如今不同了,有改進版超級電池和史前技術的雙重支持,技術人員終于造出了可以握在手里的光劍,“劍身”粗細可調,長度可變,一塊電池最多可以使用四十分鐘。
這種光劍有形而無質,不能像電影上那樣格擋交擊,是個不小的缺憾。
開玩笑,兩道等離子束,最多就是互相干擾,像真劍一樣撞擊還能擋回去,那成什么了?根本不科學好不好!
這東西看起來很好用,但攘穿力和切割力驚人的好,沒經過專業訓練,很容易誤傷自身,月研組只是造出了樣品,沒打算裝備部隊,結果讓東方白一頓軟磨硬泡,硬是磨到手里,算是第一個吃上螃蟹的人。
其他特遣隊員直接羨慕死了,強烈要求全面裝備光劍。
那可是光劍啊,還有比這玩意更拉風的裝備嗎?這要是穿上全套的動力裝甲,照張像發網上去……呵呵,米國人看見還不得瘋啊?
徐飛雖然沒當場拒絕,但是考慮到安全因素,設置了一場特殊的考核,必須手持低功率光劍完成一整套特定動作,再模擬實戰,完成一系列考驗,全程不傷及自身,才能擁有裝備光劍的資格。
老徐想方設法增加難度,可在沒有戰斗的時候,特遣隊員每天都以訓練為主,經過一段時間的突擊訓練,駐孤峰基地的所有特遣隊員全部通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