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并不是每一個方向,都能擋住半機械軍團的沖擊。
盡管所有參戰部隊都盡了最大努力,可戰區不是鐵板一塊,已有的陣地也不能把整個戰區完全包圍,利用機械翼龍的數量優勢,半機械軍團很快就找到了人類防線的弱點。
敵軍立刻分兵,一部分繼續正面沖擊,牽制人類的注意力,另一部分側面迂回,翻山越嶺跨越大河,走條件最惡劣的路線,向人類防線的縱深突進。
那些對人類而言難以逾越的天塹,在半機械軍團面前根本就不算什么。
消息傳回北都,所有人的神色都凝重到極點。
總體而言,人類在正面戰場上仍然占有一定優勢,最起碼,目前還能擋住敵人,可一旦敵人繞至己方側后,現有陣地就要被敵軍包圍,變成汪洋中的孤島。
前方指揮部,段國宏和他的參謀團隊壓力大增,一道道命令迅速向下傳達,調動尚未參戰的預備部隊打阻擊。
大批作戰人員迅速登車,全程摩托化開進,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指定地點。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伏擊就是等在地勢險要的必經之路上,等敵人進入伏擊圈立刻封住口袋,接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所有人槍炮齊發打得敵軍人仰馬翻,最后一個沖鋒解決殘敵。
可實際上呢?半機械軍團根本不走尋常路,不是鉆山溝就是走深山老林,而且敵軍的隊伍非常分散,常規的伏擊戰術根本沒用。
軍方的伏擊部隊也不必埋伏在道路兩旁,而是在確定敵軍的方位之后,以各種遠程火力遲滯敵軍的行動,敵軍走到哪里,火力就跟到哪里。
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仔細想想并不奇怪,就拿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來說,這玩意的最遠射程可以達到七十公里。
只看射程好像不太遠,可簡單計算一下就能發現,這樣一個炮群的覆蓋面積可達3800多平方公里,只要彈藥充足,完全可以同時打擊不同方向的幾路敵軍。
哪怕射程最近的迫擊炮,打出去一兩公里也不是問題。
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各種火炮、火箭炮彼此交錯,構成了一張籠罩整個戰線的無形大網,密集的炮彈反復覆蓋迂回的敵軍,遲滯敵人的速度。
火力不足恐懼癥晚期患者,對火力的追求不是一般的瘋狂,這一次算是砸鍋賣鐵,除了核字頭,所有的家底全都拿了出來。
想當年,軍方因為火力不足吃過太多的虧,付出過太多生命,因此,除非打光了存彈,除非形勢所迫,除非萬不得已,否則軍方絕不會派地面部隊與敵軍短兵相接。
正面,經過幾輪試探,半機械軍團終于亮出了鋒利的獠牙。
原本一口氣莽到底的機械軍團,不再不管不顧地埋頭沖鋒,而是背上沒炮的擋在前頭,背上有炮的留在后頭,但凡找著個合適的地方,就立刻趴在那里,朝著人類陣地一通猛轟。
光束落到陣地前方,命中哪里,哪里就嘭地一聲爆開,就跟地底下埋了定時炸彈似的。
但命中鋼筋混凝土工事的時候,卻又毫無動靜,搞得戰壕里的觀察員莫名其妙,鬧不明白敵人用的到底是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