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的反應則要謹慎得多,基本就是收縮防御那一套,打算看看毛子那邊的結果再說。
北都也有同樣的打算,但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這個時候,各方的參謀團隊都在滿負荷運作,并且通過盟軍體系不斷交換各方的情報和意見,隨后大家發現,來自不同國家的參謀團隊,得出的結論出奇地相似。
以半機械軍團展現出來的兵種和戰斗力,完全可以采取更積極、更高效的戰術,但敵方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始終使用保守的正面沖擊戰術,就連側面迂回,都搞的那么驚天動地,生怕人類不知道似的。
分析認為,這不是敵人戰術思想保守,或是不知變通,而是敵軍有意維持目前的局面,引誘軍方向一線投入更多部隊!
這不是胡亂的猜想,從接火到現在,一共也沒多長時間,一線的損失微乎其微,人類似乎還占據了一定的優勢。
但這可能嗎?合理嗎?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傀儡恐人再怎么被統治,也是恐人文明的繼承者。而人類呢?不過是地球漫長歷史中的一個初階文明,雙方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所以,目前這種平衡非常詭異。
可是撇開一線的戰報就能發現,炮兵已經全部投入戰斗,空軍也投入了大批戰機,各種遠程火力更是流水一樣往戰場里砸。
換個角度來說,截止目前為止,炮兵陣地已經全部暴露,空軍在與機械翼龍的戰斗中損失慘重,就連遠離戰場的支援部隊,都消耗了大量的彈藥。
戰場的范圍確實沒擴大,可戰斗的強度一點都不低,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少量的彈藥和準備消耗。
雖然北都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可高技術裝備不是憑空變出來了,現有的儲備維持不了太長時間。
敵軍應是有意保持目前的局勢,給予前線足夠的壓力,卻又不打破軍方的防線,繼續保護這樣的作戰強度,只要兩到三天,空軍將再無飛機可用,就算把所有封存的飛機全部啟用,也只能多堅持一天。
五到七天,除去戰略級別,軍方所有的導彈都將消耗一空。
前方儲備的炮彈大約可以堅持十五天左右,注意,不是炮彈打光了,而是后方輸送的速度,跟不上前線的消耗。
屆時前線能用的,或許只有子彈和手榴彈。
軍方的火力不足恐懼癥始終無解,因而儲備了大量彈藥,換成其他方向,能不能堅持這么久還不好說。
面對這樣的分析結果,大佬們都沉默了。
林學棟指尖無意識地敲擊桌面,片刻后打破沉默:“仗不能不打,裝備也不能不用,小米加步槍都打過來了,現在的裝備,總比那個時候好得多吧?”
放棄抵抗,像牲畜一樣被恐人統治?
別鬧了,北都重新崛起至今不足百年,國人的記憶深處,依舊深深銘記舊日的苦難,任何想要奴役這個民族的對手,都只有兩個結果。
不是以失敗告終,就只有將這個民族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