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這個水平,還是自己主動調材料組去吧。
相比之下,這個組的人手就少多了,為了加強制造組的技術力量,就連東方白本人,都是制造組的一員。
再次是搜索組,顧名思義,他們的任務是繼續搜索巨人遺跡,為材料組提供準確詳實的第一手資料。
這個組人手更少,執行的任務看似輕松,可分散到每個人的身上之后,擔子卻不是一般的重。
他們每天行走于陌生的遺跡之間,不僅要確定所處位置究竟有些什么,還要判斷哪些可以利用,哪些不好利用,哪最好躲遠一點兒,凡是搞不清具體作用的巨人遺留物,全都要做上明顯的標記,然后再標注在地圖上,還要按危險程度分為可拆卸、不可拆卸,可接觸、不可接觸。
嚴重些的干脆就是禁止靠近,杜絕任何人有意或無意的接觸,避免發生意外。
如果是科考,那么搜索組必定是一路小心翼翼,遺跡里的任何東西,都要小心再小心,絕不能有半點輕慢。
可穿越組的目的是原材料,這就不能顧忌那么多了,更不會有任何收斂,而是以最快速度摸清情況。
搜索組很快總結出遺跡中的規律,一般來說,生活區都是最安全的,這里到處都是巨人遺留的生活物品,其中的一部分只需要簡單加工,就是上好的造艦材料。
其次是公共區域,雖然雜亂了一些,也有很多用途還不明確的東西,但真正的危險品幾乎看不見。
但比較私密的公共區域就不一樣了,這些地方總是能找到一些很可疑的東西。
比如說,一號走廊里有個看起來很精致很復雜的球,似乎是個巨人版手雷,那么大的體積,一旦爆炸,威力起碼也是航彈的水平。
再比如說,七號房間幾個漆著紅色標記的箱子,沒人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但從種種跡象判斷,一定是某種危險品。
還有四號通道盡頭的天花板,那里有個很明顯的窄縫,搜索組在那里發現了一塊翻板,后面藏著大口徑自動防衛武器。
對巨人文明而言,這玩意最多就是個大口徑機槍,可對人類而言,這東西最起碼也是60毫米以上的機關榴彈炮。
想象一下,60毫米加特林,以每分鐘數千發炮彈的發射速度洗地,是一副什么樣的景象?
嗯,這個超大號機槍本身沒什么危險,但東方白執意將其保留,準備將來有空的時候拆解研究,借鑒一下巨人的設計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況巨人的文明水平遠超人類。
東方白心里已經做好了計劃,等搜索組走完了遺跡,他就會安排人手,逐步排隊安全隱患,將所有疑似危險品仔細排查一遍,能拆的拆,不能拆的再想辦法。
還有個出乎意料的情況,雖然遺跡里到處都是巨人拋棄的生活用品,但在已知的范圍內之內,沒發現哪怕一塊巨人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