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松會上,便有一外地豪客直言要買下此物,主人自然不允,這豪客心中暗恨,原來此人乃城外馬賊頭領,收攏一彪人馬嘯聚山林,算得上無惡不作。旬日過后,此賊糾集江湖匪類喬裝進城,是夜殺入府中,四處放火,趁著府內大亂,奪了奇松便遁走百里,可憐富戶家中子弟女眷深陷火宅,四處奔逃不得出,大多生生燒死其間。
偌大的府上,數百人丁,一夜過后,只余一年幼少主,十數仆役罷了。
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若說獰單是不詳刀兵主也失之偏差,這猴子經年啜吸天地靈機,周身靈韻蒸騰,最能點化凡俗,此家少主專愛于奇松下頑耍,經日累月,不覺氣脈暢通,百竅洞開,于凡人中已屬奇材一類,今日雖遭厄難,已是困龍升天,只需一場風雨便能成就一番事業。
果不其然,正當眾仆離散,周家少主困頓哭號之際,有一游方道士上前詢問。少年見此道鶴發童顏,雙目湛然有神,心下頓知此為奇人,遂拜其為師,入山修行十寒暑,練就一身內外武藝,一桿鐵拂塵揮灑時水潑不進,劈金碎玉不在話下,實屬江湖上一等一的本領,心里顧念往日冤仇,正可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便拜別師長,搭一包行囊自顧下山去,逢人便號周道士。
此時那奇松早已輾轉不知去向,當初劫下奇松的匪類亦死于刀兵之禍,周道人聞聽此事,只覺恍如隔世,過往種種,譬如一夢,欲重返舊宅祭奠親人,卻見彼處已立新宅,遂大徹大悟,原地還俗,娶了幾房妻子,生了數十個娃娃,安享晚年不提。
卻說那奇松,每到一處便惹來災禍,如今已隨出海商賈,一并流落海外,某日,飄至東海傲來國,為一漁夫所獲,進獻國王,得金百兩。
自奇松被供奉于王宮之內,東海一帶頻發風暴,夜間天雷震震,電光如晝,海中群龍燥郁不安,奮躍云海之間。
某日,有洞庭龍君沿江入海,徑直往龍宮潛游,到了龍宮左近,卻見蝦兵蟹將唉聲嘆氣,不由問道:“爾等奴才,不在龍王身邊服侍,卻為何躲此偷清凈?”
蝦兵蟹將螯足戰戰,伏身訴苦,“洞庭龍君聽小的一言,非是吾等不聽尊旨,只是那龍王與龍太子們,都發了癔病,前些日子便活活吞了數百水族軍士,眼下又躍出海面狂舞,不知何時才能返還呢。龍君聽小的們一句勸,早些順江道返還洞庭去罷!”
“竟有此事?”洞庭龍君心下猶疑,厲聲道,“爾等莫不是在消遣本君!”
“萬死不敢!萬死不敢!”
“若有一句謊言,小的甘愿死后墜入阿鼻地獄,不得超生。”
洞庭龍君叱了一句,便也騰飛出海,極目四望,果見東海龍族于云中遨游。
“敖廣吾兄!”洞庭龍君朗聲呼喚,“敖廣吾兄,爾何以在此遨游,好生清閑?不去坐鎮龍宮,那大天尊命我龍族管理人間雨水,大兄莫誤了正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