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下雨了。
鼓山屏障囊括的區域相當廣闊,深厚的大氣足以演化出復雜的天氣現象。
鼓山也的確該下一場雨。因為河道截斷,持續多日的高溫,鼓山的兩條主要的運河都幾近干涸,城市供水因此受到影響。幸虧地下水層儲量豐富,還能維持民聯體日常的生產生活。
邊寧致力于把鼓山打造成一個優異的生態圈,理論是很完備,但在現實里還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原本計算機模擬的第一場降雨應該在鼓山封閉后的第二周,現在都一個多月了。
下雨的時候是半夜,雨點劈里啪啦,一開始就很急促,隨即雨勢越來越大。尤其是市中心一帶,降水明顯比城郊更強烈。
天氣預報也是有的,大家早早準備好了雨衣雨靴,只是半夜時分,也沒有大規模的出行活動,白天忙碌的人們早早安睡。夜晚值守的人員多使用義體,這會兒也趕緊先進屋給這些鐵皮機器罩上雨衣,免得一些做工粗糙的地方進水短路。
這場雨下了很久。
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周。
是斷斷續續下了大半個月。
民聯體這邊動員群眾修建排水工程,加筑堤壩,總算是沒鬧出水災。不過因為長時間的降水,很是影響了農業生產,大幅的減產是免不了的。放在一中的合成食品生產線早已經搬到南區,新建的人民食品廠,不過也是因為這次的降雨,許多原料過度濕潤,無法直接投入生產,暫時只有使用囤積在倉庫的儲備料。
如果這時候能把西郊的糧倉弄到手,必定能大大地緩解糧食壓力。
公司顯然也知道這幫窮鬼在打什么主意,他們緊急加固了圍墻,安排了大量巡邏人員,到了晚上,探照燈把圍墻外的街道照得亮堂堂。
隔著朦朧的雨幕,民聯體的巡邏隊與公司職員各自守望,并未有些許交流。
這是鼓山封閉后的第八周,星期二,當晚,黑島科技的飛艇降落在西郊,這是公司間互通有無的物流方式,西郊糧倉負責給四個區的中心帶提供食物,自鼓山封閉后就一直如此。
也正是那天,西郊糧食儲存基地外的看守站向組織匯報,他們注意到黑島科技的飛艇沒有起飛。
第二天凌晨,看守站里的五位民兵接到命令,操作義體前往糧食基地的外圍巡視。
這會兒日輪才從東山升起,強烈又干凈的光線穿過半陰雨的云,仍舊帶來豐沛的熱量,地表蒸出淡淡的灰色霧紗。工業義體的履帶吱吱作響,他們在基地圍墻外二十米的距離行進。周圍是大片的荒地,潮濕而泥濘,草木浸滿雨水,變得光滑而堅韌,許多草莖卷入履帶,很是造成了困擾。隊首的民兵操作砍刀清除植被,開辟出一條合宜的道路。
活躍的空氣和滋潤的水霧折射光線,義體仿佛穿行在一汪融化的玻璃漿液里,植被上粘附的雨露顯出明亮多彩的顏色,水洼倒映著灰黃的雨天。
圍墻里的瞭望塔上,公司職員看著這五具丑得不像話的義體慢慢行進。
長時間的降水讓糧食基地也遭了殃,地上的水能淹到小腿,路邊下水口一直咕嘟嘟往外冒泡,仿佛小噴泉。
積水泛黃,基地外的郊野,仿佛一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