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吃飯吧。”
由于屋子里多了個未成年,大人們說話都多了七分小心。
民聯體采取食物配給制,雖然不再是十年前那樣的沖泡糊糊,不過個人選擇的余地依舊不多。每個公民領取的口糧都是預制餐,只需要簡單的微波加熱即可食用,口味的選擇是頗為豐富的,食品加工廠根據當地社區的居民意見統計,有目的地、有計劃地生產接下來一周的餐食。
去中心化的管理體制在調度個人與集體見的平衡上展現了極大的優勢,鼓山的社會系統將作為未來民聯體統管全球時用以參考的基礎模板。
邊誠坐在長椅上,輕輕晃著雙腿,瞧那桌邊一個個長輩的臉,他大約是知道父輩人是在做什么工作的,也大概聽聞了十年前的景象,從課本里知曉人類本是生活在碧藍天空下,那更是確信無疑的。
天空是藍色的,抬頭是紫色的蒼穹。
老師們說,天外有天。這原本是比喻,卻成了現實。
課本里有藍天的照片,有大海、四季、月,有復雜的自然地貌,人文景觀。新生代的孩子們沒見過這些風物,卻也相信是那么一個外界的。老師們提起外面的世界,常有一種難以被后生理解的哀愁。這些怪譎的景象,似乎也能從長輩的神情里瞧出端倪,所有人都確信有一個外界的存在。
大人們閑談著,邊誠半懂不懂。
“……這代人長大之前,得讓他們看看外面的樣子,不單是從書本和電腦里看到,更要親身經歷過,等他們長大,后生晚輩就不相信有地球了。”
“領袖不開口,我們有什么辦法,留在鼓山也沒什么不好,去外面要被壓迫,被剝削,留在鼓山,這里就是世外桃源了。”
“這種話可不能說,你看邊寧臉又拉長了。”
“你們說,等咱們的事業成功了,到時候人類會過上多幸福的日子。”
“肯定比現在好多啦,我有些受夠鼓山一年到頭的夏天,我想去旅行。”
“到時候可以一起啊,說不定等到那時候,我們已經退休了。”
“還早著呢。”
“行,就你勞碌命,總也不想休息,人總有干不動退休的一天的,看看我們現在……”
晚餐在絮語中度過,邊誠今晚是要在這里居住的,而不巧的是,客房被那個姓劉的阿姨搶占,他只好與父親或母親共寢。出于男子漢的羞澀,邊誠決定和自己的父親擠一晚上。
在夜深人靜了,沒有嘈雜的時候,小男孩心里淺淺的愁緒不斷上泛,試圖向邊寧傾訴,可父親總是皺著眉,如同在思考一個重大的問題。
半夜,正邊誠淺眠的時候,隱約聽到一些細微的響動,他驚覺而睜開眼睛,眼見父親邊寧已經穿戴整齊,悄悄開啟臥室門,客廳的燈光亮著,似乎有來客,伴著昏朦的光照,飄來嗡嗡然的交談聲,邊誠半躬著身張望。
“睡吧。”邊寧轉頭囑咐了一句,這便把房門閉上,室內再次無光而昏暗,昏暗而靜謐,似乎這是又一個平淡無奇的夜晚。
后來邊誠才知道,這個夜晚,父親匆匆而去,是為了準備接任人民派領袖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