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三完成度:77%,建議:啟動計劃四。
三百年后,智腦終于傳達出了這樣的信息。
在這三百年間,張立的意識始終和智腦連接在一起,他能夠感覺到這顆“小星球”的變化,那些被塞入空隙中的蟲化生命們,漸漸失去了它們原有的形態,按照計劃既定的期許,發育成為了一個趨近于完整的個體生命。
很難說這個生命屬于動物還是植物,但它完全具備了復雜生命應有的特質,譬如:能夠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能夠完成新陳代謝、能夠更新自體的細胞、能夠對周邊環境做出反應等等……
這個生命,被張立命名為“方舟”,而方舟也正是他以后在太空旅行中的身軀,同時也是將會生活在其中的高等生命搖籃。
“智腦,開啟計劃四。”
隨著這個指令的下達,對于九個空腔區域的改造工作開始了,
位于最外圍的那個環形空腔,被張立命名為第一腔室,現在,第一腔室仍處在封閉狀態中,這里沒有空氣、相對比較干燥、溫度也十分寒冷,是一處模擬了外太空環境的區域。
已經發育完成的方舟,將一部分依靠魔力為生的菌毯鋪了進來,直到鋪滿整個腔體之后,張立便著手構建起了完整的蟲群生態圈。
一顆顆蟲卵從菌毯上長出,它們中的絕大部分在破卵而出之前就已經死亡,而第二次大批量的死亡則發生在破卵之際。
這并不算是完全的壞消息,經過數次培育,還是從個別蟲卵中長出了能夠適應極端環境的個體。
這些個體的奧因數據被智腦所搜集,傳遞到生科院的實驗室內,蓬萊人與智腦共同對這些奧因進行分析整理,再反饋到新的蟲卵上,繼續重復類似的培育實驗。
通過智腦和生科院不懈地努力嘗試,逐漸拋棄了令蟲卵孤立發育的做法,許多神秘的血肉建筑由此誕生——
這些建筑直接生在在菌毯上,具有著迥異的外觀以及不同的復雜內部結構,每只建筑都有不同的功能,日夜不停釋放著特殊的誘導激素,促使蟲卵朝著特定方向發育。
這種辦法比較容易操控,而且對于幼體的成長有著保護的效果,數十年后,第一種獲得張立肯定的蟲群生物,被他命名為“管理者”的生物誕生了。
管理者的長相從上方俯視的話,看起來如同色彩鮮艷的扁平鰩魚,并用數十對生在底部的短肢在菌毯上快速爬行。
它們的形態十分合理,當方舟沖出星球,重力將會喪失,扁平的體態可以令管理者在失重環境下飛行,短肢下端的吸附盤又可以將它們固定在菌毯上。
管理者主要負責對整個第一腔室內的菌毯進行調節管理,將那些多余的營養轉移到貧瘠之處,并及時剿滅對環境有害的菌落;
并且,它們還是多才多藝的工人,在體內的特殊器官內儲存了精純的魔力溶液,以及各類誘導激素,能夠對其他腔室、乃至方舟本身的細胞群進行維護調節。
而更多的建筑物發育到一半便進入了休眠狀態,其內部儲存了大量充斥著營養液的卵莢,它們將在方舟登上宇宙之后,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進化變異,成長為能夠應付各類環境的蟲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