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的一聲。
魚叉命中了這條土斑的身軀。
李青峰舉起魚叉后。
人生第一次叉魚還是挺順利的,一條兩斤多的土斑,等會應該可以做一份烤魚。
石斑到手后。
李青峰又去礁石上撬了一些海蠣下來,可能是品種的緣故,原始登陸點這里的海蠣,沒有第二登陸點的好吃。
有魚有生蠔。
李青峰又在沙灘上,挖了不少花甲,準備用來做錫紙花甲。
花甲由于肚子里有沙,李青峰倒了一些溫水,放了點油,讓這些花甲慢慢吐沙。
同時,在礁石區找了塊相對光滑的石板,洗干凈后,弄了個小火炕,在下面點起了火堆,慢慢給石板加熱。
準備用來做石板烤魚。
全都準備好后。
李青峰將那條土斑處理干凈,隨后放在了溫度已經上來的石板上。
魚接觸石板的瞬間。
發出“滋滋滋”的聲音。
李青峰讓它慢慢烤著,接著從儲物空間里,拿了些配料出來。
鹽巴、蒜頭、小米椒,金針菇,糖和生抽,錫紙做成的鍋。
將蒜頭和小米椒剁碎,加上適當的油,先放在錫紙盒里進行爆炒,差不多時,將金針菇和花甲一起放進去。
隨后用錫紙包好。
放在滾燙的石板上一同加熱,至于海蠣則比較簡單,只需要放在石板上烤就可以了。
原始登陸點這里的海蠣雖然不大,由于藻類比較多的緣故,也不適合做刺身,可烤起來的味道真的是一級棒。
尤其那口湯汁,簡直就是又鮮又甜,完全不需要加蒜頭醬。
這三種海鮮,最快熟的,反而是最后放上去的海蠣。
加熱到差不多時。
海蠣就會自己張口,隨著里面的湯汁沸騰,李青峰拿起了一個海蠣起來,夾起了那塊并不是很肥的海蠣肉。
放在嘴巴里吃了起來。
沒有第二登陸點的巖蠔口感好,也相對比較腥一點,但勝在非常的嫩。
吃完海蠣肉后。
海蠣殼里面剩下不少湯汁,這都是烤海蠣時,逼出來的精華。
李青峰拿著海蠣殼,將里面兩毫升都不到的汁液倒進了嘴巴里。
入口甘甜。
非常的完美,根本不需要任何調味劑,李青峰一連吃了十多個海蠣。
這玩意肉不多,就是過個嘴癮,根本就吃不飽,真正能填飽肚子的,還是石板上這條烤的差不多的土斑。
烤了十多分鐘的土斑,全身已經焦黃,不停有汁液從魚肉里逼出來,李青峰知道這是魚肉的油脂。
李青峰給它翻了個身。
又撒了一點鹽巴。
烤著各種石斑魚時,不需要太多的調味劑來去腥提味,就靠最基礎的美拉德反應就可以了。
二十分鐘后。
魚差不多烤好了,李青峰撕了一塊下來,放在嘴巴里嘗了嘗。
外焦里嫩多汁。
非常的完美。
吃了一口魚肉后,李青峰從儲物空間里拿出了一瓶肥宅快樂水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