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了下潮水的情況,發現海上正在退潮,這時候并不適合釣魚,但卻很適合趕海。
李青峰帶上了折疊桶,軍工鏟還有大黃,先去了沙灘區域,看看有沒有什么想不開的“海洋生物”。
剛走到沙灘時,還真就撿到東西了,兩條薄薄的小海帶,可能是被浪拍打上來的。
收了。
還可以煮個海帶湯。
除了海帶外,李青峰還發現了一大團透明的生物,鷺城這里,把這玩意叫做海蜇,正常情況是腌制了吃。
一般吃海蜇皮和海蜇頭。
不腌制也可以,本地有一種嫩海蜇,但處理起來稍稍有些麻煩,需要使用大鍋焯水,李青峰暫時沒有這種條件。
只能放棄這個海蜇了。
退潮后,沙灘上,有挺多貝類的,這些貝類都還沒來得及鉆到沙土里,李青峰很輕松就撿到了不少。
海白、毛蚶,也有一些竹蟶,這種玩意藏的很深,并不是特別好挖。
李青峰突然想起,昨天蒸餾時,鍋底所產生的那些“鹽巴”,便回到了庇護所那里,帶上了那些鹽巴。
現實用鏟子刨開了一層沙后,然后將那些鹽巴倒進了洞穴里。
效果相當立竿見影。
李青峰剛倒下去,洞口就不停噴水,然后竹蟶直接沖了出來。
李青峰手疾,直接拽住將它們拔了出來,這里的竹蟶還挺大只的,足足有他手掌那么長。
竹蟶的肉,談不上特別好吃,但好在它不需要什么調味料,直接水煮或者清蒸都可以的。
李青峰把那些鹽巴都灑完,差不多抓了三十多只蟶子,再加上那些海白,中午的飯菜已經足夠了。
不過大黃并不能吃這些貝殼類的東西,李青峰還得想辦法給它搞一些食物才行。
土龍、海鰻,這種刺少的海鮮都可以。
李青峰在沙灘上搜尋了起來,沒過多久,大黃在沙灘上吠了幾聲。
李青峰走過去一看,是一條擱淺的小鯊魚,這種鯊魚在他們那里被叫做貓鯊。
一斤也能賣到**十,魚肉經常被人用來制作魚丸。
遺憾的是,這條貓鯊表皮有破損,魚身已經發臭了,沒有任何食用價值。
李青峰接著逛了一通,可能是小退潮的緣故,沙灘上并沒有太多東西,李青峰來到了礁石地帶。
一些辣螺之類的倒是有很多,不過這玩意只是個下酒菜,沒法用來裹腹,李青峰只能放棄它們。
倒是敲了一些野生的海蠣。
這一次運氣并不是很好,連海螺都沒有撿到,照這樣下去,大黃在下次漲潮前,只能挨餓了。
考慮到接下來,還需要它在森林前開路,還是得想辦法給它喂飽。
李青峰敲了一些辣螺的肉,去海島森林的邊緣,搞了一把彈性比較好的樹枝當做魚竿,準備釣點海魚。
李青峰來到了礁石旁,將掛著海螺肉的魚鉤拋進了海里,希望有海魚來咬鉤。
結果釣了半天都沒有動靜。
李青峰思考了番,覺得應該是魚餌的問題,這次直接換上了牡蠣,丟進了海水里,這一次效果相當不錯。
剛剛拋下去,樹枝魚竿就有了輕微的晃動,看情況有魚咬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