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將來賽拉將成為一個港口工業城市,會有大量的企業入駐,大量的人口聚集,需要大量的用電。
所以,在塞拉建設一個潮汐發電廠,優先滿足本地用電,也是必要的。
第三,潮汐發電廠的主要投資有兩個部分,一是建設攔水壩、水庫的基建投資,二是發電設備投資。
如果原來的水壩和水庫可以使用,只要投入設備,就能發電。
不僅節省了大筆投資,還能節省大量時間。
最后一點,也是楚杰克最感興趣的一點,那就是潮汐發電廠雖然建設投資比較大,但是運營成本很低。
它不像火電廠那樣,時時刻刻需要煤來發電。只要有少部分人管理,不用花錢的潮水,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發電。
所以,潮汐發電廠就是一次性投資,多年收益的會生蛋金雞,楚杰克可以靠著它躺著賺錢。
潮汐發電廠還有一個附加效益,別人未必看得出來,但是對于楚杰克這個海邊長大的人,可是了解的。
發電廠的水庫,可以用來養魚,開發旅游游樂項目。
將來賽拉人多了,有錢了,人們總是要休閑娛樂的,這就是現成旅游區。
發電廠圍起來的灘涂,也可以圍墾甚至開展魚類、貝類養殖。附近的海面,還可以開發網箱養殖。
這些在楚杰克的家鄉,都是非常成熟的項目,有成功的經驗,有各種設備和技術支持。
沿海的水面和灘涂,在丹江在已經成了緊缺資源,柳飄飄家就是靠著這個發大財的。
但是在這里,這些資源卻都躺在那里睡大覺,沒有人開發利用。
本地人甚至都不知道這些資源可以產生巨大的效益。
帶動本地人發家致富奔小康可以,但是自己付出這么大的努力,總不能白干吧?總得有點回報吧?
楚杰克的目標,就是在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這里的資源價值的時候,盡可能地把這里的優質資源拿到手。
過了這村兒,可就沒那個店嘍。
賽拉灣距離賽拉市區大約一公里多,很快就看到了那座大壩。
大壩其實不太高,甚至強度都不用特別大,從技術和施工要求上來說,比水庫的大壩低得多。
因為面向大海,只是為了攔截潮水,不象陸地的水庫那樣,要考慮下游的城市、鄉村安全,所以在安全性上要求也不太高。
這樣一來,建設成本也就低,施工難度也不大。
車到了大壩頭上停住,兩個人下車,走上大壩。
大壩頂部有五米來寬,可以行車,所以這座壩還可以當橋來使用,連接賽拉灣兩岸。
向內望去,兩座水庫已然成形。
潮汐發電,有單向和雙向發電之分。
單向發電,就是只在漲潮的時候發電。
上漲的潮水推動水輪機,帶動發電機,把潮水的動能轉換成電能。
雙向發電,就是既在漲潮的時候發電,也在落潮的時候發電。
雙水庫的設計,是兩個水庫的水位不同,即使不漲潮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高水位水庫的海水流入低水位水庫的海水來發電。
利用水位的落差,把勢能轉換為電能。
賽拉灣的潮差將近十米,是個很適合潮汐發電的地方。
兩人正在大壩上說話,突然傳來一聲巨大的爆炸聲。
循著聲音看去,就見水庫那邊,升起了一股巨大的煙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