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林菀菀等蘇忱的車子出門后,她才帶上鴨舌帽,背上背包跟著出門。
“師傅,去漓江路。”
“好咧,您系好安全帶。”
車子朝著林菀菀所說的道路緩慢行駛,漓江路一帶,以雕刻手藝出名。
不少來京都旅游的游客,很多懂貨的人,都會過來一睹風采。
十五分鐘后,抵達漓江路。
“慢走哈,請給五星好評哦。”司機笑道。
“會的,謝謝。”
這也是林菀菀第一次來這里,入眼看過去,車水馬龍,人流量居多,正巧趕上了快開學的時間,這里來了挺多的學生。
林菀菀按著導航的路線,來到一間門店比較陳舊的老鋪子,零零散散幾個小物件擺上門面,在這條人來人往的街道,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請問張師傅在嗎?”
林菀菀結束導航,問店鋪正打磨木棒的青年小伙兒詢問道。
小伙兒穿著一件白色無袖的確良,牛仔中膝短褲。露在外頭的麥色小肌膚裹了一層汗水,走進了,伴隨著一股味道。
聽到有人詢問張師傅,小伙兒抬起憨厚的臉蛋,臉上的汗水用蹭了蹭肩上:
“那不巧了,我爸他今天外出進貨了,要下午才回來呢。”
小伙兒想了想,又道了一句,“你要是找我爸定制物件的話,找我也是一樣的。”
末了,他又埋頭打磨手上的木棒。
林菀菀不動聲色的打量了小伙兒手里的活兒,“那你是張博金?”
他聞言,有些驚訝的再次抬起頭,“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原來真是的他。
說起張博金這人,上一世雖然她沒有見過他的樣子,那三年,她在蘇忱身邊時,聽說過此人。
他的手藝盡得他父親張師傅的真傳,甚至更上一層樓。
除了手藝外,張博金還是一名大三理工大學在校的學生,兩年后,他的一項科技研發技術被臨空科技高價買下,幫助蘇忱賺下一筆不少的錢。
人不可貌相。
“那行,我這里有一塊玉佩,能不能幫我復刻一塊一模一樣的出來?”
林菀菀掏出玉佩遞給了張博金。
他放下木棒,帶有木屑的雙手用面前的圍巾擦干凈后,接過玉佩帶上眼鏡看了起來。
帶上眼鏡的他,倒有了幾分書生氣。
“這塊玉佩的材質,還有它表面的紋理處理,想要復刻一模一樣的出來,要是擱在別人那應該沒幾個人能接你這單。
你也是走運了,遇上我們張家手藝店,妥妥的。”
“不過,你這材料比較貴,找起來也不太好找,要不我給你換上其他的材質頂上?”
林菀菀聞言,想了想道,“相似度多少?你這店里有這材料嗎?”
“七八十以上吧,如果不是專家鑒定,平常人一般看不太出來,正好這里還有一塊材料,我帶你看看。”
張博金領著林菀菀去里面看材料。
確實挺像了,林菀菀與張博金談好取貨時間與價格后,先付給他定金,“麻煩給我抓緊點搞好,這玉佩我先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