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朝堂上,一個刑部侍郎的話,比他這個空頭閣臣,要有些分量。
周光新見此,知道躲不開了,只能站出來表態:“不錯,長寧侯此舉,卻有僭越之嫌,請皇上懲處。”
周光新的話一說完,幾個浙黨官員,先后站出來附議,一副我是忠臣,要維護皇權的樣子。
只是浙黨的力量,大不如前,官員的人數,也不是很多,只有十幾個而已。
這讓小皇帝有些為難,現在的他,掌權之心越來越盛,自然想對付賀元盛。
但他不是傻子,知道賀元盛掌控了朝廷的一切,不能輕易表態。
這也是上次的事,給了他一個教訓,使小皇帝成熟不少。
至于中立派大臣,則是冷眼旁觀,看形勢而動。
只有趙文煜等支持賀元盛的官員,想站出來說些什么。
“本侯沒有僭越之心,調兵也在職權范圍之內,就算有些不妥,也是小過,你們不要抓住這點小過失,小題大做。”
賀元盛十分不悅的開口回應,還用眼神,制止了趙文煜等人。
賀元盛的話,有一些漏洞,李善才立刻抓住:“侯爺也知道此舉不妥,代表著確有僭越之嫌,實在不適合繼續輔政。”
頓了頓,話鋒一轉:“皇上已經成年,且英明神武,合該親政。”
“為表沒有僭越之心,請長寧侯歸政。”
周光新再次站出來表態,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
其余的浙黨官員,更是語氣激動的開口附和,好像賀元盛不歸政,就是亂臣賊子一般。
“請皇上親政!”
隨著浙黨官員的上躥下跳,一個中立派的大臣,好似看到了機會,支持小皇帝親政。
畢竟在讀書人心中,皇帝親政,是合情合理的。
有了帶頭的,馬上有人配合,片刻之后,朝堂上,跪下了一小半官員。
這讓小皇帝異常激動,他做夢都想親政、掌權,頓時開口說道:“長寧侯以為如何?”
語氣中,充滿了期盼和激動,這也是賀元盛從來沒有欺凌小皇帝的行為,他才敢試探著奪權。
“既然百官奏請,皇上也已成年,本侯合該歸政。”
思索了一會,賀元盛給出了這個回應,只是語氣中,帶著點無奈,好像顧忌著名聲,才被迫答應此事。
“三月初一,是黃道吉日,臣以為,親政大典,可以在當日舉行。”
看到賀元盛讓步,李善才步步緊逼,還想敲定日子。
這一次,小皇帝沒有猶豫,迫不及待的開口:“準卿所奏。”
語氣中的激動之意,簡直難以掩飾。
這讓趙文煜等人,非常著急,若非賀元盛以眼神示意,他們定然會站出來阻止。
在賀元盛不反對的情況下,浙黨官員上躥下跳的,很快定下了親政大典的一切事宜。
浙黨蹦跶的差不多了,賀元盛這才站出來,嚴肅的說道:“皇上,三月初一,正是揮師北伐之日,屆時臣當親統大軍,北上伐元,收復故都,重整河山。”
此言一出,大點內的氣氛,頓時有了些變化,很多人都明白,這是賀元盛在表達不滿,給皇帝施壓。
小皇帝也知道其中含義,可親政的誘惑太大,他一狠心,立刻同意此事,而后宣布散朝……